十二五重点专科 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梳理参考(8)

时间:2025-07-11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护理参考体例

挛同样有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曾进行中风病偏瘫痉挛状态中医康复方案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方法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减轻痉挛。该成果获得2004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脑梗死后遗症期应加强康复训练,采取中药、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方法,促进语言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气虚血瘀、阴虚风动或阴虚血瘀的证候,仍可辨证选用补阳还五汤、育阴通络方加减治疗。见肝肾亏虚、肾阳不足者,给予滋补肝肾、温肾助阳,可予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或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此期应注意患者认知功能、情感障碍和生活质量等,若逐渐出现近事遗忘,反应迟钝者,应注意防治中风后痴呆,以滋补肝肾、化痰开窍、活血通络等法治疗。 脑梗死的二级预防至关重要。若患者再次出现阵发性眩晕、发作性偏身麻木、短暂性言语謇涩、一过性偏身瘫软、晕厥发作、瞬时性视歧昏瞀等,应积极治疗,防止再发脑梗死。

疗效评估:对中风后遗症期偏瘫痉挛状态曾进行小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初步证实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病残程度,缓解肢体痉挛。中风后痴呆患者,中药治疗具有一定疗效。本专科曾主持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开展了“益肾化浊法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证实中药在控制患者智能障碍的进展、改善患者症状上具有优势。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据有关资料统计,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能够接受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也只有4-6%。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发病时间窗的限制,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在我国,有条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就更少。因此,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可以接受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研究已经从一方一药的研究发展到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其研究模式和研究成果与临床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脑梗死上具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降低病死率、减轻病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但临床中在脑梗死病程的某些时段采用单一中医药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

1.脑梗死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如:脑水肿、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出血、癫痫持续状态、肺水肿等需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2.由于缺乏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中医药防治中风的研究成果,目前多遵循西医的脑卒中防治指南,使用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脑梗死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在此基础上服用中成药的患者居多,而这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尚缺乏科学的评价。

3.针对脑梗死造成的偏瘫、言语障碍、吞咽障碍,采用单一的中药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采用康复训练与中药、针灸结合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脑梗死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拟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

1.开展脑梗死重症患者的监测与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以往的临床研究均侧重于选择轻中度病情的脑梗死患者,但对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医药的介入将在对患者整体调节的基础上,减少并发症、控制病情进展。因此,提高中医脑病专科对脑梗死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将从整体上提高脑梗死的疗效、降低病死率。建议在重点专科协作组内重点开展脑梗死重症患者的监测与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2.开展脑卒中二级预防方案的研究。

十二五重点专科 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梳理参考(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