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重点专科 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梳理参考(4)

时间:2025-07-11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护理参考体例

作用,脑梗死急性期早期应用,可控制病情进展。此类证候如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较重,则往往伴有脑水肿,必要时加用脱水剂。

③元气败脱证

症状: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治法:扶助正气,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加减。生晒参另煎兑服15g,附子先煎半小时9g等。

汗出不止加山萸肉15g,黄芪15g,煅龙骨先煎15g,煅牡蛎先煎15g以敛汗固脱;若见冷汗、肢厥者,合用四逆汤以回阳救逆。

中成药:

参附注射液,每次20ml~6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500ml稀释后使用。

疗效评估:该类证候见于脑梗死重症患者。此阶段属中医脱证,难以救治。需要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

3.针灸治疗

一般在脑梗死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可给予针灸治疗。由针灸专业医师实施。

(1)中经络

上肢取穴 —— 肩髃、臂臑、曲池、外关、合谷、内关等。

下肢取穴 —— 环跳、承扶、风市、足三里、血海、委中、阳陵泉、太冲等。 吞咽障碍加风池、完骨、天柱;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哑门;手指握固加八邪、后溪;足内翻加丘墟、照海。

(2)中脏腑

脱证取穴——关元、足三里,施大艾炷隔姜灸法,神阙隔盐灸。

闭证取穴——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等。

疗效评估:临床实践表明,脑梗死患者病情平稳者应尽早采用针灸治疗,选择适宜的手法和合理的穴位配伍。大部分文献显示,针灸有助于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但也有少部分文献结论为针灸治疗疗效与西医对照组无差别。本专科主持完成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将针灸治疗纳入了综合治疗方案中,与辨证论治中药治疗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期间仅对单一针灸治疗与西药治疗进行了小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难以准确评价。

4.护理

(1)体位的选择

中风急性期患者的头部抬高15~30°最为合适,切忌无枕仰卧。凡有意识障碍病人宜采用侧卧位,头稍前曲。病初期可注意患者良肢位的保持,病情稳定后即可辅助病人被动活动,而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2)饮食

神志清楚无吞咽障碍者,应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意识障碍早期,禁食1~2天,避免吸入性肺炎,或引起窒息;可通过静脉输液维持营养。3日后,如病人神志仍不清楚,无呕吐及消化道出血者,可鼻饲流质饮食,以保证营养。在拔除鼻饲管后应注意喂食方法,体位应取45°半卧位;以茶匙喂食糊状为妥;喂食中呛咳时应拍背。

(3)口腔护理

十二五重点专科 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梳理参考(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