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重点专科 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梳理参考(6)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护理参考体例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30g,全当归9g,桃仁9g,红花9g,赤芍15g, 川芎6g,地龙9g等。
若见心悸胸闷,脉沉缓或结,可合用生脉散,加党参15g,麦冬9g,五味子9g以补益心气;动则气短,乏力便溏,肢体松懈瘫软,加党参15g,白术9 g以益气健脾;肢体痉挛,加木瓜15g,伸筋草9g以柔肝缓急;舌有瘀斑、瘀点,舌下脉络青紫,加莪术9g,水蛭6g,鸡血藤30g以破血通络。
中成药:
消栓通络片,每次25g,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
脑安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
生脉注射液,每次20ml~6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每日1次。
参麦注射液,每次10ml~6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每日1次。
疗效评估:气虚血瘀证一般出现在脑梗死恢复期,少部分患者急性期即表现为气虚血瘀证,临床中仍应以辨证为主进行治疗,参考疾病分期。据本专科近期完成的科研课题相关资料统计,补阳还五汤在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中使用频率居首位。有文献报道对补阳还五汤及其中成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系统评价,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较为可信。
该方在本专科主持完成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的研究中作为“中风病系列方药”之一进行了临床疗效的观察,并开展了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中,在该方基础上加减为益气化瘀汤,纳入治疗方案中,开展了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治疗方案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
(2)阴虚风动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治法:育阴熄风,活血通络。
方药:育阴通络汤加减。生地黄15g,山萸肉9g,钩藤后下15g,天麻9g,丹参15g,白芍9g 等。
口干加石斛9g,麦冬9g以滋阴润燥;大便干燥加肉苁蓉30g,火麻仁15g以润肠通便;心烦失眠者加黄连6g,山栀9g,夜交藤30g,珍珠母先煎30g以清心除烦。
中成药:
生脉注射液,每次20ml~6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每日1次。
疗效评估:该类证候常出现在脑梗死的恢复期或后遗症期。育阴通络汤系“中风病系列方药”之一,在本专科主持完成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的研究中进行了临床疗效的观察,并开展了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中,该方纳入治疗方案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2.并发症的治疗
(1)肩-手综合征
上一篇:道路交通标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