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重点专科 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梳理参考(2)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护理参考体例
(4)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者,急用星蒌承气汤或大承气汤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或鼻饲。
(5)呕血、便血者,予云南白药0.5~1g,或加用大黄粉3g,每日3次,冲服或鼻饲。
(6)高热不退者,予紫雪散口服或鼻饲,每次1.5g~3g,每日2次。
(7)呃逆频繁,腑气不通者,予大承气汤煎服。也可配合针刺或耳针治疗。
2.辨证论治
(1)中经络
①风痰阻络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化痰通络方加减。法半夏9g,生白术9g,天麻12g,胆南星6g,丹参15g,香附9g,酒大黄6g等。
舌苔黄腻或痰多色黄者,加全瓜蒌30g、浙贝母9g、天竺黄6g以清化痰热;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加桃仁9g、红花9g、赤芍15g以活血通络;头晕、头痛,加菊花9g、夏枯草9g以清利头目。
中成药:
可选择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血塞通或血栓通)、丹参注射液(或丹参粉针)、川芎嗪注射液、苦蝶子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
疗效评估:该类证候为脑梗死急性期的常见证候,据证候学研究资料统计,约占脑梗死患者的60%。化痰通络方在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的研究中作为“中风病系列方药”之一进行了临床疗效的观察,并开展了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探讨其疗效机制。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开展了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治疗方案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其中,化痰通络方在辨证论治综合治疗方案中使用频率最高。该研究成果获得200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②痰热腑实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通腑。
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全瓜蒌30g,胆南星6g,生大黄后下9g,芒硝冲服9g。 大黄、芒硝的用量需根据病人的体质而定,以大便通泻为度,不宜过量,腑气通后改用清热化痰等法治疗。若用药后大便已通,但舌苔剥脱,舌质红或红绛,改用清热养阴法;若采用星蒌承气汤治疗而仍腑气不通时,可改用大柴胡汤,或加入行气之品;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者,加黄连6g、山栀9g以清心除烦。 中成药:
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点,每日1次。
疗效评估:痰热腑实证是中风病急性期的常见证候,在脑梗死中,多见于急性期病情较重的患者。严格掌握化痰通腑法的适应症和用药时机至关重要。本专科主持完成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将星蒌承气汤作为“中风病系列方药”之一,进行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和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证实了其在治疗中风病中的疗效。国
上一篇:道路交通标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