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的思考_刘艺书(3)
发布时间:2021-06-11
发布时间:2021-06-11
的一条创造性途径正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与整合,形成包含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当代大科学体系。科学研究一方面正向着专门化、精细化、微观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庞大复杂的现代科学体系;一方面又朝着交叉学科、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广度发展,深度分化与综合统一正在成为当代大科学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在其大门类下的各个学科及其研究方法也在相互渗透,相互交融。除此以外,从广义上研究社会科学,并强调社会科学的社会化,已成为20世纪与21世纪交替之际的学术亮点。从人类认识世界的主客体层面上,从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等方面,可以充分认识到社会科学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于人类社会进步所起到的不容替代的作用。不同学科的学者共同探讨广义上的社会科学题目,也形成新的学术氛围。
总之,科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仅对国际开放,也对未来开放;这种开放不仅体现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学科之间,也存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合作与交流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实践的启迪:转型社会呼唤科
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1、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与知识的人文化趋势
从古至今,科学技术没有脱离过哲学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没有离开过赖以生存发展的人文环境。回顾上两个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史,特别是在过去的100年里,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家自身思维方式的变革,离不开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导向作用。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人类认识史和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天,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科学家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哲学学科对科学技术发展所具有的巨大推动作用外,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道德基础的伦理学,直接影响到科学工作者的科学信念、意志和品质、责任和学风,是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动力和不竭源泉。同样,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学、法学和教育学等也在各自领域内,为科学技术发展营造出有效、和谐的人文环境,发挥着强
大的功能。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正在给人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知识和技术创新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泉。知识经济不仅意味着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后发生的一种新的技术发明,而且意味着知识概念自身含义的改变。文化市场的发展也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高科技所激发、所推动,商品中知识含量特别是人文知识含量的增加,企业中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包含在知识密集型产业中的高文化产业等等,使人们看到的是高技术与高文化联姻的经济。如在环境和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人文资源的运用和开发正方兴未艾。包括“高文化产业”在内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正在构成发达国家GDP的主要部分。在高技术产业内部,人文知识含量高的部门日益受到更多的重视。对于个人来说,知识总量的增长,研究领域专门化的局限,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创新体系的需求,知识的人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有人将此称之为“知识经济中的人文化”,意味着在知识经济中不仅有技术和经济的向度,而且有知识、经济和社会的人文化倾向。同时,由于当代科学知识的增长方式已经开始由“智力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这种变化使得科学与经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另外,由于知识管理、创新行为都不再单纯是一种技术过程,人文因素正在起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因此,在美国、德国、荷兰、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创新系统的文件中,都一致强调了知识流动对创新的重要作用,加强知识管理,重视知识的流动性,成为大家研究的新课题。
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环境,有赖于包括哲学、史学、法学、伦理学、文艺学、语言学、教育学等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普遍繁茂;有赖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积淀;有赖于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和社会价值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文资源将成为创造更高价值、更具战略性的可开发资源。
2、社会转型时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过渡的进程,是社会中的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进化过程,是社会的结构性变革和整体性发展。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同步进行,并交织在一起。20多年来的改革实践充分显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饱含痛苦的复杂过程。从社会科学各门学
上一篇:高考作文热点话题
下一篇:合伙企业名称退伙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