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新论(3)

时间:2025-04-06

赣方言现象与特征

鄱阳湖一带以后使用赣北祖语,它的音系保留着声母全清、次清、全浊的三向对立。到唐朝时期,有大量新移民南下进入鄱阳湖地区,他们的音系已经过了b>p…>ph的音变,但是因为汉晋以来的土著居民在赣北的社会、经济上占优势地位,留在赣北的一部分新移民试行摹仿高级阶层方言里的浊音声母。而在这新移民的音系里,古次清、古全浊都读为ph,因此矫枉过正,

⑧连古次清声母也成了浊音。

湘语影响说。王福堂(1999:21~24)认为:中古全浊声母今仍读浊音是后期演变,次清读

浊音是浊随次清。王福堂拟订的演变公式为

:

王福堂反对次清随浊说,提出了以下几点理由:

a.如果是古音的保留,次清随全浊,b.如果是古音的保留,次清随全浊,。c.如果是古音的保留,,并且认为“:“说(2004:37~52)说“:我们猜想,逆转之产生,是由于甲方言对自乙方言传布而来的某种对当或规律,起了过度的‘矫枉过正’的反应的缘故。例如赣方言阳调中的送气清声母,对当于邻近的湘语、吴语的浊声母。”他并且假设临湘话的“次清化浊”和平江话的“次清化浊”的演变过程为:

+送气±送气

 [+浊]>

-浊+浊

他认为这种逆转音变“本来只应发生在阳调,但由于过度应用的关系,或者由于是个很强的影响规律,于是连阴调中的送气声母也被一起转入了。”并且认为“先有浊音清化的变化,然

后临湘话又个别地发生了次清化浊的变化。”根据何大安的观点,都昌型和永修型是吴方言或湘方言全浊声母影响的结果。

万波(1998:88)讨论了汉语方言中古全浊声母的今读各种类型,并且比较了何大安、陈昌仪拟测的演变过程,认为赣方言中古全浊声母的今读经历了如下过程:

b或者bh或ph

北方汉语影响

     b并且说“:当读清音时,便出现了全浊声母次清化现象。当读浊音时,便出现了次清声母浊化现象”。“赣语在汉末三国时期就已形成。可以推测当时的赣语应与古湘语、古吴语一样,是个全清、次清、全浊三分的方言。中唐爆发安史之乱,为躲避战乱,大量北方移民进入江西。由于政治文化地位较高,他们带来的全浊归次清读清音声母的方言,对当时全清、次清、全浊三分的赣语产生巨大影响,使赣语也转变成全浊与次清合流的方言。在赣中地区,由于开发程度较低,移民语言可能占据优势,所以全浊与次清合流后,音值也读清音声母。赣北地区由于本来开发程度较高,原住民较多,移民语言影响较弱一些,这样就使赣北地区的赣语在全浊与次清合流后,音值出现多种读法,只要不读不送气清音,能与全清声母区别即可。” 28

汉语学报

bh/b/p…/ph———ph

江西赣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新论(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