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设计说明(2)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2、材料要求 (1)、一般要求
①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替代现场检测。
②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 ①沥青
本工程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其各项指标不得低于《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要求;
7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
注:[1]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规定的方法执行。用于仲裁试验求取PI时的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式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
②粗集料
沥青混合料所用粗集料应该采用碎石,粗集料的生产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路面面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符合要求的玄武岩,若无玄武岩可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石质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
沥青砼上面层其石料磨光值≥42BPN,磨耗值不大于28%,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0%,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大于12%,吸水率不大于2%,软石含量不大于2.5%,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级;
沥青砼中、下面层其石料磨耗值不大于30%,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4%,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大于15%,吸水率不大于2%,软石含量不大于3.5%,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级;
其余指标须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8.2、表4.8.5和表4.8.7的要求。粗集料应优先选用符合技术要求的碱性石料,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规定的方法检验其与沥青的粘附性,不符合要求时可掺入占矿粉总
量1~2%的水泥、干燥磨细消石灰做填料,或掺加抗剥离剂。 ③ 细集料、填料
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和石屑。细集料的生产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细集料必须具有一定的级配,要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要求的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的规格。
细集料应该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注: [1]对于天然砂砾,采用0.075mm通过率控制细集料的洁净程度;
[2]对于石屑和机制砂,采用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者亚甲蓝值指标(适用于
0~2.36mm或0~0.15mm)来控制细集料的洁净程度。
在通常情况下,热拌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在可能发生车
辙的路段,控制天然砂用量不超过10%。天然砂,其规格及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
的要求执行,具体要求为:
2
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9.3的要求。
a沥青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洒布量不小于1Kg/m(沥青净含量);
机制砂的级配应该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S16的要求。 石屑可从沿线采石场购得,其规格及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9.4要求。
石屑应采用石灰岩石屑,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者2.37mm的筛下部分,生产石屑时要求采用抽吸措施,表面层和下面层宜将S14和S16规格进行组合使用。
矿粉填料必须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始终保持干燥不起团,能从矿粉仓自由流动,拌和机的回收粉尘不得作为填料使用。为改善集料和沥青的粘附性,要求采用干燥的磨细一级消石灰粉作为填料的一部分,其用量宜为矿料总量的1%~2%。
④粘层、下封层及桥面防水粘结层 粘层及下封层
沥青面层之间须浇洒粘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第
9.2条的规定,沥青用量建议值0.5kg/m2
,粘层采用乳化沥青PC-3型,其中上、下面层之间粘层采用改性乳化沥青。
透层和下封层按浙江省交通厅浙交[2006]235号“半刚性基层上的下封层和透层改为一层”
b集料采用3-5mm石屑(S-14),洒布量6-8m3/1000m2
;
c施工前,基层必须采用强力清扫车全面清扫后用空压机清理干净; d施工机械必须采用智能型沥青撒布车、碎石洒布车和轮胎式压路机;
e碾压完毕后封闭交通2-3天,等水分蒸发后方可低速开放交通;养护7天后方可摊铺沥青路面下面层;
集料技术指标要求见下表。
集 料 指 标 表
⑤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分两层填筑,7d(25℃条件下湿养6d、浸水1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3.0MPa, 上层压实度为不小于98%,下层压实度不小于97%;
本工程设计建议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为5%,施工水泥剂量应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一般为4%~5.5%,当达不到强度要求时应调整级配,最大剂量不超过6%。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及浙江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设计与施工指南,基层、底基层其混合料采用骨架密实型,配合比设计时,采用振动试验方法成型试件,并以振动成型试件的最大干密度作为标准密度,基层配合比设计按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配合比。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 …… 此处隐藏:168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河道生态护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