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版教育心理学资料+小抄(3)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社会行为准则的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复杂的心理行为。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一)对自己及状态的认识 (二)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 (三)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自我意识的结构: (一)从形式上看,包括知、情、意三方面,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二)从内容上看,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自我意识的特点:(一)自我意识的意识性 (二)自我意识的社会性 (三)自我意识的能动性 (四)自我意识的同一性 (五)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初中生:成人感、自我评价能力、重视对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高中生: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闭锁性、社会性) 价值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容尺度。
价值观构成:价值目标、价值手段、价值评价 价值观特点:稳定性和发展性、独特性和社会历史性、主观性和选择性、系统性、导向性
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四个基本特点:
(一)价值主体的转变——社会本位的兼顾 (二)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
(三)价值取向的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功利、效率关系
(四)人格价值的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
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一)增强爱国意识,提高振兴民族的责任感 (二)正确认识“金钱、地位和价值”“学历、知识和价值”的关系 (三)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潜在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新颖性和独创性。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 创造力的行为表现有三个特征: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
中学生创造力的主要障碍:(一)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养目标 (二)古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三)“知识化”“笔试化”倾向的考核内容与方式 (四)“高分即优”的评价激励标准。 怎样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心理学):
(一)教育思想现代化,转变观念,打破常规,培养创造力
(1)让学生不要去迷信书本上的知识,多动脑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知识。
(2)教师要确立现代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把思维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通过教师的创造性的教,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
(3)教师要强化“大教学观”,要利用课堂教学,实行开放式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
(三)创设合适的环境 (1)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2)鼓励学生的参与欲(3)对学生进行肯定性的评价
(四)让学生在学习中插上想象的翅膀
(1)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想象(2)利用文字途径,引导想象
(3)在实践活动中鼓励想象
(五)创设有助于提高创造性的问题情境 (六)设计发散思维教学类型
(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八)开展“第二渠道”教学
(九)教会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方法 (十)考试模式综合化 (十一)评价激励标准科学化
智能:即智力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
综合能力。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5个基本因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独特的心理结构。) 智能构成的因素:(一)双因素说(英国:斯皮尔曼) (二)群因素说(美国:塞斯顿) (三)三维结构说(美国:吉尔福特) 中学生智能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 (二)思维有了预计性 (三)思维的形式化倾向(四)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增强 (五)思维能够跳出旧的模式
中学生智能发展的基本特点:在整个中学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抽象逻辑占据了优势。 中学生智能的培养: (一)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智能的培养
(1)家庭结构 (2)家庭中的危险因素 (3)家长的教育方式
(二)学校教育对中学生智能的培养
(1)以思维品质来培养学生智能
(2)用结构一定向教学理念来培养、发展学生的智能
(3)以“动脑筋练习”来发展学生的智能
(4)以工具性强化训练来发展学生的智能 学校教育主要从教师的期望和教育训练两方面来促进学生智能的培养。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
下一篇:PCB机种钢板开孔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