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16)
时间:2025-07-03
时间:2025-07-03
第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存在其他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可能成立。
第三,边际收益递减发生在变动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这就是说边际收益经历一个递增不 变和递减过程,最终要递减。
(三)产量曲线与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首先,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 程度之后分别递减,从图上看TP、AP、MP都经历一个递增而后递减的过程。
其次,MP曲线和AP曲线一定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AP递增,相交后AP递减。 第三,当MP=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据此,我们把劳动投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 (Ⅰ),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 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一直上升,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这说明增加劳动量是有利可图的(这是因为相对于固定的资本来说,劳动量缺乏,所以劳动量的增加可 以使资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阶段(Ⅱ),此时,平均产量开始下降,但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因此总产量仍一直增加, 如果为了获得最大的产量,劳动量则可以增至B 点为止。
第三阶段,是劳动量增加到B 点之后这一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开始绝对减少,此时 劳动投入是绝对的太多。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一般而言,劳动投入(可变要素的投入)到第Ⅱ阶段最合适,但劳动量 的投入究竟在这一区域的哪一点上,还需要结合成本来考虑。
第四章、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Q=f (K ,L )
(二)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的含义等产量线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量可以用所需要的各种生 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生产出来。
等产量曲线通常具有的特征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
在图中,Q1、Q2、Q3是三条不同的等产量线,在Q1上,的ad以外,Q2,be以外,Q3上的cf以外,
斜率为正数,这就说明为维持同一产量,必须同时支出更多的劳动与资本,此时,劳动与资本不存在替 代,只有在ad、be、cf之内才存在替代,此时,斜率为负,脊线就是把abc 和def 与有关连接起来。 第二,在同一条平面图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同样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 线代表不同的产量,离原点越高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越高,反之则越低。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第四,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三)两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利用等产量曲线说明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
(四)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MRTS )是维持相同产量水平时,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可以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