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教案及重点(5)

时间:2025-07-12

2:艺术与政治关系的讨论。1950年《文艺学习》第一期发表了阿垅《论倾向性》一文,认为应加强艺术审美力量,从而使政治自然显现,同时强调“艺术即真”,艺术必须真实。陈涌作《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一文批驳阿垅的文章,认为阿垅的文章是以反对公式主义为借口,反对进步的革命文艺,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歪曲。茅盾发表《目前创作上的一些问题》,指出政治即政策,没有政策,文学就没有现实性。

陈涌的文章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偷换概念,用政治定性取代文艺评论的文章,后来这类文章很多。茅盾的观点影响很大,后来很多人都认为作品艺术上差些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应牺牲作品的政治性。

(三)文学创作领域的争论

1:对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小说写知识分子出身的李克以工农出身的妻子张同志为镜子,接受教育改造自己的过程。在艺术上小说并不成功,但仍然遭到了文艺届的批判。其中最重要的批判文章是丁玲《致萧也牧同志的一封信》,文章认为该小说文艺倾向不对,想写李克改造,效果却是张同志应该接受改造,表现了作者本人留恋小资产阶级情调,厌恶工农的不良倾向。争论的结果是作者萧也牧公开检讨《我们夫妇之间》的错误倾向,表示要清算小资产阶级的观点,以此来参加保卫人民文艺的战斗。

粉碎四人帮后,文艺界对《我们夫妇之间》进行了重评,认为它在“建国初期,是一篇敏锐干预生活的作品,很有现实意义。”

2:批判方季的小说《让生命变得更美好吧》。评论者认为小说写得党性力量没有美女力量大,应该接受审查,同时认为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是运用了弗洛伊德的手法,是不健康的。

3:对路翎《洼地上的“战役”》的批判。一些评论者认为《洼地上的“战役”》描写了王应洪在爱情和纪律之间的徘徊,这与国际主义精神是相背离的。并且王应洪胸口的信物有贬低志愿军形象的嫌疑。魏巍认为该小说在堆满了纪律的字眼下控诉了纪律的无情,诽谤了正义的战争,朝鲜姑娘金圣姬对王应洪的主动的爱情,是对她的极大侮辱。巴金更认为这篇小说是路翎在敌视人民,敌视军队,在用个人主义代替集体主义,用颠倒黑白的方法来实现其反革命的目的。针对这些批评,路翎提出了反驳,但在1955年,该小说仍旧被看成是作家路翎在以反革命的情绪诬蔑志愿军、瓦解革命斗志,并且小说在感情上充满了小资产阶级情调。

(四)对这几场讨论的认识:

1:这些讨论批评不是纯粹学理上的批评,是主流意识形态强行要求认同其规范的行动,带有行政手段和权力色彩。

2:争论的性质是激进派内部的一种争论。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看法一致的情况下,争论的焦点是文艺应该更艺术些还是更政治些的问题。

3:争论本身还存在,双方意见都可以得到发表。文革时则只能看到批判一方的观点了。

4:异端派由于得不到官方支持,处于弱势地位而不战自败,正统派丁玲、巴金、魏巍等人由于背后有权力的支持而盛气凌人,不战自胜。

此外大的争论还有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的批判,对胡风集团的批判,文艺界的反右派运动和对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批判,以及从1963年开始,在哲学、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开展的全面的批判运动(见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这些批判与上述批判结合起来共同巩固了第一次文代会所确定的文学规范在当代文学前30年的统治地位,同时也为17年文学走向文革文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节 百花文学和文艺界反右扩大化(3课时)

一 教学目的:掌握双百方针及其给文学带来的变化。了解百花时代的文学面貌,以及百花文学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了解文艺界反右扩大化的情况。

二 教学重点:掌握双百方针和百花时代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三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反右运动

四 教学方法:讲授

五 教学步骤:

(一)课程导入:解放区文艺规范在不断的争论与批判中得以巩固与发展,而由于这一规范的政治性、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教案及重点(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