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教案及重点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li《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
总说明
大纲编写依据:
参照国家教委师范司编著的《普通高等师范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有关中文教育学科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中文教育类课程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以及进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进行编纂。
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中文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讲述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至目前的文学发展状况。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轮廓,了解这一时期出现的文学思潮及文学流派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和评论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及审美观的教育。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等形式。
使用教材: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总学时:
88学时。
上编 50-70年代文学
绪论(2课时)
一 教学目的:了解当代文学的定义、分期及其所继承的现代文学的两个传统,和由战争文化传统衍生出的工农兵文学思潮的发展流变,从而熟悉现代文学如何转变为当代文学,及由此决定的当代文学的基本特点。
二 教学重点:掌握当代文学继承的两个传统及工农兵文学思潮的发展流变,
三 教学难点:了解工农兵文学思潮的发展流变。
四 教学方法:讲授
五 教学步骤:
(一)课程导入:唐弢、施蛰存在八十年代提出“当代文学不宜写史”。理由是:许多事情不够稳定,而历史需要稳定,一切还在发展的政治、社会及个人的行为都没有成为史。但当代文学已经走过了几十年,应该说其历史轨迹还是比较稳定地显现出来了,因此,针对唐施二人的看法,一些学者还是认为当代文学有做史的必要,但这个史是有别于以往文学史写作的、需要重写的文学史。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和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可以说是诸多重写文学史的教材中的代表性的两本。它们也是我们讲述当代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当代文学定义
1:当代文学在传统上的定义是特指一九四九年以来的大陆文学。
2:定义的局限性:a:时间局限:以四九年为界划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文学的发展状况。B:空间局限:以大陆文学为研究对象,把台港文学排除在外,同样不能准确认识中国文学的发展。总之,传统关于当代文学的定义将中国文学窄化了。
3:20世纪中国文学:目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说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当代文学的分法,这一概念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整合起来,较准确地反映了文学的发展面貌,具有科学性。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写道:“一百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上是极为短暂的瞬间,不可能积累太多的精神成果,所以,人为的断代史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从1949年算起的当代文学史,也仅仅是20世纪文学的某一阶段,这个概念也会随着“20世纪文学”或者广义的“现代文学”的普遍应用而逐渐淡出学术舞台。
(三)当代文学分期(习惯上有三种分法):
上一篇:AHD 4G高清车载硬盘录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