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二级建造师实务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4)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2K311042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组成和对材料的要求
(一)沥青混合料组成:由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外掺剂组成。
(二)沥青混合料按结构分三类:①悬浮-密实结构②骨架-空隙结构③骨架-密实结构
(三)沥青材料作用:把散粒矿粒胶结成一个整体。
(四)沥青混凝土对材料的要求:
(1)沥青:①上层较稠,下层或联接层较稀②较大的塑性③足够的温度稳定性④较好的大气稳定性⑤较好的水稳定性;
(2)石料: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表面层粗集料的压碎值不应大于26%。
(3)填充物:应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强基型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应干燥、洁净、细度达到要求。当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作填充物时用量不超过矿料总量的2%。高速路、主干路沥青混凝土面层不宜用粉煤灰作填充物。
掌握水泥混凝土道路的构造
(1: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含有机质细粒土。岩石或填石路床顶
面应铺设整平层。
路基厚度
:100-150mm。
(2:①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土质的不同,其差值是垫层的厚度。②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③路基可能产生不均与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最小厚度为150mm
;
(3: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基层的选用原则: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基层。
基层宽度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500mm(轨模式)、650mm
:①足够的强度②耐久性(抗冻性)③表面抗滑④耐磨⑤平整;
面层混凝土板分类:①普通(素)混凝土板②碾压混凝土板③连续配筋混凝土板④预应力混凝土⑤钢筋混凝土板;
面层接缝:为防止胀缩作用导致板体裂缝或翘曲,混凝土板设有垂直相交的纵缝和横向缝。纵向接缝是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横向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胀缝设置按施工季节分:除夏季施工的板且板厚大于或小于200mm是可不设胀缝外,其他
季节施工的板均设胀缝,胀缝间距一般为100-200m。横向缩缝为假缝,可等间距或
变间距布置,一般不传力杆。对于特重及重大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设置传力杆。
面层抗滑性:混凝土路面应具有较大的粗糙度,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拉毛等方法,形成面层的构造深度。
2K311052 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要求
①混泥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耐磨、耐久、拌合物的和易性。按弯拉强度(直角棱柱体小梁:150×150×550)cm作配合比的设计。以抗压强度(标准试件尺寸:150×150×150)cm作强度检查。最大水灰比应不大于0.4。单位水泥用量一般不小于3。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碎石不大于31.5mm,碎砾石不大于26.5mm,砾石≤19mm。 ②运输:拌合物从出料到运输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根据水泥初凝时间、施工气温、摊铺工艺确定。
下一篇:1网络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