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3)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探索人生哲理(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以及对生活的体验。这些词扩宽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内容。
苏轼不同于以往的词人,他的词主要是表现主体意识,塑造自我形象,表达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抒发自我的人生理想。这是因为他的词是“缘事而发”,是因为现实生活的激荡、主体心灵受到撞击,情感郁结于中而不得不发。主体意识的强化,抒情主人公的变异,打破了旧的抒情程式和创作心理定势——即题材的取向总是以思妇佳人为表现对象,以普泛化的男欢女爱、相思恨别为主题,而把题材的取向从他人回归到自我,像写诗那样从现实生活中撷取主题,捕捉表现的对象,抒发自我的情志,把表现“共我”转化为表现自我,把代言体变成了言志体。此后南渡的大部分词人和辛弃疾,都遵循了这一体式。他们无不词如其人,词中有我,把词作为他们发泄“不平之鸣”、抒发豪情壮志的工具。
二、苏轼转变了词风。
从晚唐到五代的文人词,多以婉约为主流。北宋中期正是柳永词风靡的时代,整个词坛呈现出一片柔靡纤弱的风气。苏轼的崛起,打破了“婉约词”的一统天下。他凭着自己“横放杰出”的天才,以自己新人耳目之作,力矫柳永词的轻软,开创了豪放词风,成为豪放词派创始人。
刘辰翁说得好:“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胡适也曾说:“词至苏轼而大变。”苏轼的豪放词,或抒发壮志豪情,或表现悲壮情怀,或激励友人建功立业,或描写闲适生活和游山情趣。题材不同,但都有一种恢宏豪迈,纵放不羁,清朗劲健的气象。表现出来的奔放的豪情,飞扬的深思,既象是奔腾不息的滚滚长江,又象是夏日的天风海雨,富于激荡人心的力量。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形象勇武,抒发了词人慷慨豪壮、激昂奋励的思想感情,表现出苏轼词放纵遒劲的特色。全词场面阔大,气势雄壮,感情激昂,完全别于婉约派的剪红刻翠,低回婉转。再如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北宋词史上第一次以如椽大笔塑造了英武盖世的人物形象。这首词开端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和时间背景,气魄极大,笔力甚豪。接着集中描写赤壁战场雄奇壮阔的景气:“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得何等有声有色!陡立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