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这是教育技术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果
2010.10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85期文章编号:1006—9860(2010)10—0021—07
理论与争鸣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
*
模式创新研究
陈琳
(徐州师范大学
信息传播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摘要:全球化、信息化、终身学习、创新型国家建设等,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时代化的新要求,必然要求创新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在论述创新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提出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新定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研究的专门人才和信息技术教师;论述了目标导向、三维一体、四项全能、T型拓展、开放借力等创新的教学计划设计思路和理念;探讨了建立“333”师资队伍,创新业界锻炼制、学年作品制、能力领衔制、能力
项目培养制、多元评价制、多证书制、竞赛激励制、双实习制、跨国跨校远程培养制等创新培养制度,及创新学分制、
最后探讨了课程创新设计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业界锻炼制;学年作品制;能力领衔制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呼唤
进入21世纪,世界及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巨
大变化,对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时代性的新要求。从整体上看,尤其是以下诸多方面对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时代性的新要求、高要求。
一是全球化。“我们在2000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3.0版本。3.0版本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微型,并且将竞争场所夷为平地”[1],自从我国加入WTO后,经济越来越多地卷入全球化浪潮,必然要求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国际性视野的教育技术学专门人才。
二是教育信息化。大发展于本世纪的教育信息化是时代性的产物,是全新的新生事物,21世纪的教育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围绕教育信息化开展工作,这必然要求从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和促进教育现代化视角设计和培养教育技术学本科专门人才,培养能够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并能胜任教育信息化建设任务的专门人才。
三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近几年我国GDP总量在全球排名扶摇直上,2003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位还只为第七,2010年将跃升为全球第二,我国在
建设经济大国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实现了“中国自造”向“中国制造”的转变,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此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迈进,由产品的技术模仿向技术的开发创新的迈进,历史性地提到了国人面前。我国相应提出了创造型国家建设、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等发展战略,这必然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大历史性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培养具有远大抱负和不懈追求的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
五是基础教育改革。我国《教师教育标准》即将出台,将对教师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基础教育的教育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必须适应这种新变化,要能为教育改革的深入提供理论、技术和方法支持。
六是知识爆炸、科技产品开发加快。世界正处于知识大爆炸时代,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知识的淘汰率很高,学习能力将是衡量和评价一个人知识素养的显著标志。在信息化时代,大学本科生从他毕业那年开始算起,其每年的知识淘汰率是20%,即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每年将被淘汰掉20%,如果不通过再学习进行“充电”,
*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苏教高〔2009〕27号)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