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思想史背景和一般行为仪式的阴阳五行(5)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第1期文晓燕段吉福王刚作为思想史背景和一般行为仪式的阴阳五行377
土、夏木、殷金、周火。”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五德终始”说认为,历史发展“既是变化的,又是规律的”。朝代的兴亡和帝王的更迭,只是五气运行的历史表象。在他看来,人类历史尤其是政治史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权力拥有者都必须与一种“德”,即金木水火土相应的五种特质中的一种相匹配,才能获得取代并存在的合理性和权威性,而这一时期的权力一旦获得“五行”的认可,便不仅拥有与这种元素相关的性质或特征,而且也必须遵循与恪守这些性质或特征,否则就有悖“天道”。他用阴阳五行来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强调“德”与“运”两个概念。“德”即五行之性,是为本体;“运”即阴阳变化,是为
作用。五德终始说的影响极其深远。秦始皇率先依
此说建立各项制度【5J。
四、阴阳五行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阴阳五行作为中国古代一种普遍的宇宙观,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其一、世界是由不同质的元素构成的,这些不同质的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发生作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种看法蕴涵一种多元共存、各自发挥其不同功用,共同构成一有机系统的观点。五行虽然相克却又相生,和合而生成万物,割裂开来则不成东西。在普遍联系中看世界,重视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这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其二、世界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变化的原动力就在于阴阳二气的盛衰消长。阴与阳所代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无所不在的。没有阴阳,也就没有运动变化,也就没有生命。以变化的观点看世界,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这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阴阳五行说为中国人解释天地万物的起源、宇宙自然乃至社会人事的运动规律和秩序等等,提供了一套最基本的范畴,构成了中国人世界观中最基本的一个方面。一直到西方现代科学思想传人之前,中国人无论是精英知识分子还是普通民众,都是拿这一套范畴来认识和解释世界的。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一)、阴阳五行在知识分子思想传统中的影响先秦以后,从董仲舒、班固、王充、邵雍、周敦颐、张载、王安石、朱熹、王廷相、方以智,直至康有为等,历代大思想家都曾借用阴阳五行的范
畴来阐发他们对宇宙自然的看法。如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中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六经之间的关系,认为乐、诗、礼、书、春秋“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日:《易》不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至于五学,世有变改,犹五行之更用事焉。”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也是用阴阳五行范畴来解释宇宙万物之起源:“阳变阴合,而生金木水火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总之,阴阳五行范畴一直是历代思想家讨论宇宙自然乃至某些社会问题是所使用的基本范畴。
(二)、阴阳五行对民间宗教、习俗及行为仪式的影响
在任何民族的文化中宗教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中国古代由于理性主义的儒家思想传统在一定程度上肩负或取代了宗教的一部分功能。因而未出现象基督教、伊斯兰教那种全民族性的统一宗教,但在基层民间却也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各种方术、占卜、命相、风水、家庭祭拜等等。而阴阳五行说乃是这些民问宗教信仰和宗教实践的主要理论依据。《史记 日者列传补》后有一段记载说,汉武帝时曾经召集各种流派的占b家来讨论“某日可取妇否”的问题,由于这次“五行家日可,堪舆家日不可,……历家日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日大吉,辩讼不决。”惹得汉武帝大为恼火,便运用了政治权力宣布“避诸死忌,以五行为主,人取于五行也”。人们普遍接受和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而有条不紊是符合宇宙法则和八类理性的,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安排;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祭祀的对象,要顺序地凸显五方的地位。王充《论衡 物势》和《言毒》曾记载了当时人们将生肖与五行相配的情况,如下表:
生肖五行相配表
五行水木
火
土
金
地支亥子
寅卯巳午
丑辰未戌申酉生肖
豕鼠
虎兔
蛇马
牛龙羊
犬猴鸡
民间算命看相都要用到这一套阴阳五行说。古人相信,人的命是宇宙之“易”的体现,是宇宙变易过程中,某一特定状态的体现;人蕴涵了这一状态的全部“信息”,这被称作“禀赋”。人出生时
下一篇:各种卫生检查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