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思想史背景和一般行为仪式的阴阳五行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总25卷第1期2004年1月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Vol:25No.1
作为思想史背景和一般行为仪式的阴阳五行
文晓燕1
段吉福2
王
刚3
(1.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科学系,四川绵阳621000;2、3.西南民族大学,INJlI成都610041)
摘要: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人们用来解释和说明宇宙乃至社会人生的一套普遍运用的符号系统。作为一种普遍的宇宙观,阴阳五行思想实际上构成了先秦各家各派的一个基本背景与前提,在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一直是精英思想家们用来解释其宇宙观的基本概念;而在祭祀、丧葬、占b、风水等各种民间一般行为仪式中,在对民族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医药、烹调等实用知识中,阴阳五行观念也构成了一种基本的理论基础。本文常识运用文化学和符号学理论,从区域文化、表意象征符号与生命体验的角度对阴阳五行学说做一概览性研究,并通过对其话语支配权力的分析,揭示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阴阳;五行;文化;象征;生命体验中图分类号:1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4)0l一0373—06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把“阴阳家”列为“六家”中的第一家,他似乎向我们表明阴阳五行观念在先秦诸子思想发生发展的历程中,具有前提和起点的意义。但是,作为诸子思想前提和起点的阴阳五行学说并不只是“阴阳家”一家的学说,而是当时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宇宙观,是中国古人用来解释和说明宇宙自然乃至社会人生的一套普遍运用的符号系统。最初“阴阳”与“五行”有不同的起源,“阴阳”说从时间上追溯宇宙万物之源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五行”说从空间上描述世界和万物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后来阴阳五行学说逐渐结合为一体,便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动态的宇宙解释系统。以系统的、相互联系的、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宇宙万物,这是阴阳五行说的最基本的特点。作为一种普遍的宇宙观,阴阳五行思想实际上构成了先秦各家各派思想的一个基本的背景与前提。在各家学说中都不难找到以阴阳五行为依据的理论阐发。更为重要的是,阴阳五行作为中国人的一种基本的宇宙观,影响一直持续到后代。不仅在精英思想家那里,特别是在以儒、道为代表的两个最重要的思想传统中,阴阳五行说一直仍然是用来解释其宇宙观的基本概念;而在祭祀、丧葬、占卜、风水等各种民间行为仪式中,在对于民族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医药、烹调等的实用知识中,阴阳五行的概念也都构成了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收稿日期:2003一ll一30
一、阴阳五行的来源
阴阳与五行二者来源各异。我们在探讨阴阳五行体系时,首先要“寻本探源”。
首先看“阴阳”。梁启超曾考证了《诗经》、《尚书》、《仪礼》、《周易》四经中有阴、阳二字的文句及其意义。其结论是:《仪礼》中全无“阴”、“阳”二字;《诗经》中言“阴”者八处,言“阳”者十四处,言“阴阳”者一处;《书》中言“阴”言“阳”者各三处;而《易》中仅“中孚”卦九二爻辞中有一“阴”字。他认为这些典籍中“所谓阴阳者,不过自然界中一种粗浅微末之现象,绝不含何等深邃之意义。”[1J梁启超的这一评价是较为公允的。
然而《国语》、《左传》中,“阴阳”辞句却屡屡出现。西周末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发生大地震,三川雍塞。史官伯阳父日:
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J11实地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国语 周语上》)
这似乎是以阴阳观念鳃释“灾异”现象的最早记载。《左传》载僖公十六年(即公元前644年)“六益鸟退飞过宋都”的异常现象,周内史叔兴解释为“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国语》、《左传》还有不少与
项目基金:本课题西南民族大学2002年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文晓燕,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科学系语文组教师;段吉福,西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部教师;王刚,西南民族大学宣传部副部长。
下一篇:各种卫生检查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