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古地理西山实习报告(4)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沉积古地理西山实习报告
2.3 点3
地点:铁路旁的岩壁
位置:未给
描述:点3自下而上可见分布有馒毛组、张夏祖、徐庄组的地层
1、 馒毛组
馒毛组的岩性自下而上为:岩性为钙质、白云质泥岩,紫红色,含铁,反映了氧化、干旱、炎热的沉积环境,为潮上萨布哈沉积。
2、 张夏组
鲕粒灰岩、泥质条带灰岩、豆粒灰岩,含三叶虫化石。鲕粒(<2mm)是浅海高能环境下的沉积,豆粒(>2mm)水动力较鲕粒形成时要强,形成于潮间带下部、浅潮下带(滨海下部)。其间还发现了藻类粘结泥晶丘,是水深藻类活动形成的丘状构造。
3、 徐庄组
局限台地为主,进积序列。
沉积序列为:
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是一种同生砾岩,是成岩过程中浪潮冲击或风暴形成的扁砾
在燥热环境下强氧化使砾石表面具氧化晕圈,是潮间带或潮下的产物。整个上统属潮间与潮下相间的环境。在其间还发现了柱状叠层石,也是形成于温暖、清水、潮间潮下带环境。
风暴硅质灰岩。具有由上到下的粒序变化,逐渐变细。异地风暴事件,为台地边缘刮到
此地沉积形成。
重力流沉积。
静水沉积。为背景沉积的台地沉积。粒度较细的灰岩,黑灰色,水平层理发育。 泥质条带灰岩。有藻类粘结泥晶丘,加有远源异地风暴灰岩。
泥质条带灰岩夹豆粒灰岩,豆粒直径大于2mm,豆粒为台地边缘豆粒带到此处。再向
上鲕粒灰岩的比例逐渐变大。
由以上分析,点3的沉积环境为海相沉积。
3 区域发展史
第一阶段:中元古宙,此阶段形成了雾迷山组、洪水庄组和铁岭组,主要为潮间带、潮上带和环潮坪沉积。因此该时期的地层岩体主要为白云岩和灰岩。该阶段末期发生了芹峪运动,地层被抬升,发生剥蚀。当构造稳定时,地层继续接受沉积,形成了该时期一个重要的构造标志:下马岭组和铁岭组的平行不整合接触。
第二阶段:为新元古宙,该阶段地层内部构造较强烈,所以该时期形成的景儿峪组、长龙山组和下马岭组都经历了变质运动。该时期的沉积环境为环潮坪沉积、滨海沙滩沉积、泻湖沉积与潮坪沉积。该时期地层经历了抬升——剥蚀——下降再沉积过程,府君山组与景儿峪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代表了蓟县运动。
第三阶段:为早古生代,该阶段地层可分为寒武系、奥陶系及志留系。在实习区志留系缺失,寒武系分府君山组、馒毛组、毛庄组、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与之对应的沉积环境为陆源滨海沉积及台地边缘和浅水陆棚内源碳酸盐岩沉积。奥陶系又分为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沉积环境为潮上带沉积,所以其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和灰岩,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岩性结构也都不同。由于加里东运动,本溪组与马家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上一篇:山东省地质灾害特点与防治
下一篇:党员名册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