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总体规划评审后修改13251(7)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常州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年无霜期227天,平均气温15.4℃,年平均相对湿度79%。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瞬时最大风速为24米/秒。年平均降水量1074.1毫米,平均雨日127天,冻土深度为地表下0.1米。 武进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淹城的保护利用工作,先后于1980年与1985年成立了淹城管理委员会和淹城博物馆,每年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保护利用淹城遗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淹城经济来源主要为政府财政拨款,另有少量门票收入,平常游客稀少,“黄金周”期间游(四)历史时期古环境
客较多。
据相关考古及孢粉资料分析,常州地区先秦时期环境景观开阔,生长有大量禾本科、蒿属以及莎草科等植物,并分布有长绿落叶阔叶林。林间生长凤尾蕨植物。气候温暖湿润,有水域分布,水土中生长大量水生植物,环境受人为影响。 三、历史文化条件
淹城所在地常州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曾为吴、越、楚国属地。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66年)吴国建立,之后600多年,常州属吴国。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常州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常州属楚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越,置会稽郡,常州属之。
淹城遗址内先后出土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文物1000余件。其中独木舟4条,三轮青铜盘、尊等28件青铜器,另有大量原始青瓷器和集合印纹陶器,以及少量的石器、铁器、玉器。关于淹城的性质,大多数学术人士认为是吴国一处军事重镇。或认为是吴国中期的都城,或认为是淹国南迁之都城,或认为是吴王弟季札的封邑。无论何种观点均认为淹城是春秋时期吴国区域范围内一处极其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具有规模大、价值高、文化遗存分布集中等特点。 四、社会经济条件 (一)城市化形态
根据《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主城区空间发展方向是“拓展南北,提升中心”,淹城遗址所在地的湖塘镇,已经成为常州市的组成部分,以发展科教、休闲旅游、生态居住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以高等教育和淹城遗址为特色,以城市南部商贸副中心为配套。 (二)社会居民
淹城原为独立的行政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约700余人口。1988年城内原住民共计126户,全部搬迁到城西300米外。遗址周围目前仍有大量居民,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三)经济结构
上一篇:第七章零售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