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论文6(2)
时间:2025-02-23
时间:2025-02-23
环境
而言,要在小学课程中专门设立环境教育课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环境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其它的学科教育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要想在不影响语文教学目标又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首先必须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我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尝试。
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来看,语文是语言文学形式和思想感情内容的整合。“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目标的确立,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和要求也有了相应的调整,也为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自然的要接触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各种思想感情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关于道德行为和修养的,也可以是关于环境知识或观念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练习语言文学技能的同时接受环境知识或环境道德的感染和影响,这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年级的每一册教材中都有不少篇幅的课文适合渗透环境教育。其中既有优美的古代诗词,又有自然景观的描绘;既有动植物的生长生活的刻画,又有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课程的情况下,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它不仅不会影响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反而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更加具有吸引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书本、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获得环境保护知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有目的性的先对可以结合渗透环境教育的课文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