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研究与地方志的编纂(3)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国史研究论文
62
中国地方志2011年第1期
考察,整体观是它追求的学术理念,也就是说,要有全局意识,要对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做全面记录和研究。就此而言,地方志与之有类似的诉求,而区域社会史著作中详尽的叙述、深度的描写、精细的分析正是地方志编纂和研究亟待提升之处。当然,我们在倡导历史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交叉和借鉴的同时,切忌学科间的简单移植和嫁接,一定要明确史学的定位和学科属性,不能偏离史学的轨道,有的学者曾批评由于一味地迎合社会学“导致社
①。对于史学研究来说,社会学和人类学最值得学习和借”会史变成了‘社会学’的‘历史投影’
鉴的是由重大社会问题来切入的研究角度,譬如乡村发展问题、人口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弱势群体问题、社会流动问题、城市化问题等,这些问题是认清当代社会历史发展脉络的关键所在,是打开地方志社会部类写作的一把钥匙。对于地方志学者而言,一方面要拓展学术视野,扩展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学的理论陷阱,尤其是那些尚在本土化进程中的西方社会学理论,不要被它牵着鼻子走,要做到为我所用。所有的社会调查,所有的统计资料,最终都要经过甄别和筛选,目的是增加地方志的信息量和可信度,而不是生搬硬套、贻误后人。
三 口述历史:地方史料的抢救性搜集与整理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是在改革开放后与国外学术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近年来口述历史被多个学科所运用,成为备受关注的新领域。与古代史和近代史相比,国史是最适宜运用口述资料进行研究的历史,因为当下的生活中昨日的影子依然清晰,记忆中的人与事还不曾忘记。近期陆续出版的新编地方志中也偶见口述史的应用,这种尝试对于地方志的编纂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其价值至少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口述史为地方志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资料。以往地方志的资料绝大部分来自地方各部门的档案文献,其局限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还会涉及保密、敏感问题等条件的制约,因此,有些情况只能点到为止,有些情况只能因资料的缺失而忽略不计。口述历史是打破这一僵局的突破口。新编地方志的下限大部分已延伸到20世纪末,这是搜集口述史料的最佳时段。通过采访当事人、亲历者获取口述史料,不但弥补了地方志编纂资料的不足,还可以纠正档案文献记载可能存在的偏差。尤其是有关地方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描述,很难在档案文献中找到相关记录,利用口述史是最为直接和便利的。此外,口述史使那些以往不曾掌握话语权的人们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无论对于反映历史全貌还是对于追求历史真实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其次,口述史为地方志增添了血肉,使它可读、耐读,更好地发挥资政、育人的功能。今天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地方志是一笔难得的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支撑。然而,要延续地方志编纂的传统,不仅在形式上不能中断,而且在内容上也要有所继承。可惜的是,传统地方志浓重的人文气息,活泼、灵动的语言风格,在新编地方志中保留得很少。而地方志要真正发挥它的社会价值,必须要博得读者的喜爱。口述史的特点是生动、具体、细腻,它将人与事紧密结合。与抽象的文件或法规条文相比,它是可触可感的历史故事。同时,口述史具有唯一性,“独家报道”提升了地方志一手资料的价值。因此,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口述史能使地方志更富独特魅力。
再次,口述史为方志学者提供了历史判断的依据。口述史不仅能让人们了解很多文字资料背后显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同时,还可以在受访者的回忆和讲述中了解到他对历史的认识和评判。作为当事人,口述者的分析和态度对我们写作和研究历史问题无疑又多了一个视角。口述史承载
,《王先明:《新时期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评析》史学月刊》2008年第12期。
①
上一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与评析
下一篇:怎样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