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模式研究(7)

发布时间:2021-06-06

论文

第l章绪论

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一旦企业内部组织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企业便有了扩张的动力,这种扩张跨越国界,便形成了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理论将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上升到了企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高度。

邓宁(J.H.Du尬in曲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了OIL模型。他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可以看出,邓宁提供的是一种折衷主义范式,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公式中的三组因素集中体现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不仅决定了企业是否具有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条件,而且还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以及从事国际生产的类型。这三种优势的不同组合为企业提供了资源开发、进口替代、对外出口和直接投资等多种国际化生产方式的选择。邓宁(J.H.D恤lIling,1981,1988)进一步提出了以折衷范式为基础,以企业国际化为线索的投资发展阶段论。该理论运用人均GDP来解释不同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地位。

Fa赤和wells(1982)提出谈判实力理论。在这一理论看来,进入模式是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合作伙伴之间讨价还价博弈的结果,博弈双方的谈判实力对比决定了跨国公司选择特定的进入模式(Fa孕e和wells,1982;Locraw,1984svejnar和smith,1984:Gom嚣一C髂sercs,1990)。跨国公司的谈判实力主要来源于其技术、资金、管理和无形资产的优势,亦即所有权优势(Moon和Lado,2000)。庞大的生产规模、跨国公司全球战略运作方式以及母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将进一步增强跨国公司的谈判实力。东道国合作伙伴的谈判实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Moon和Lado,2000):东道国政府的集权程度,国内市场规模,经济增长速度,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廉价的劳动力,对外资资本与技术的需求以及政府利用外资的战略。p】

Anderson和Gatignon(1986)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也称作交易费用理论。根据交易成本理论,企业组织结构设置是由交易成本最小化来决定的。由此可以推论,跨国公司选择特定进入模式的目的在于使交易成本最小化,从而使长期的风险——收益效率最大化。交易成本理论依照控制程度对进入模式进行了分类,认为全资子公司和多数所有权合资企业是控制程度高的进入模式,而合同进入模式和少数所有权合资企业是控制程度低的进入模式。通常一个跨国公司会先选择控制程度低的进入模式,然后根据需要逐渐采取控制程度高的进入模式。14】

综上所述,从海默开始,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外国学者不断地运用不同的嘲Moonc.w&LadoA.A.MNc—Ho吼Gov町皿即tBargainingPowcrRclationship:Ac^dque卸dExten蝣0nwit}linmeR啪urce—B∞。dvie砒Jouma】ofM锄ag咖即tt26(1)2000.

141

Int伽娟onalAr.ders∞E&Ga69nonH~M0d嚣ofF∞酹911En时:A1ms虻tionCo蚍Analysis蚰dPmposiⅡons.Jo啪aIof

Busin鹤sShldi鹤.16(3).1986

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模式研究(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