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模式研究(14)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论文
北京T业大学经济学硕{:学位论文
第2章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理论综述
中小企业要想成功的“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一定要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持,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主要理论综述如下:
2.1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
2.1.1对外投资周期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宁针对国际投资折衷理论缺乏动态分析的严重缺陷,提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该理论旨在从动态角度解释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直接投资地位的关系,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该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按这个理论,一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取决于:第一,经济发展的阶段:第二,该国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邓宁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划分了四个经济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人均GDP低于或等于400美元),没有直接投资输出,这是由于一国的企业还没有所有权优势,同时,由于本国投资环境较差,外资流入量较少;第二阶段(人均GDP在400—2000美元之间),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加,外资大量流入,但由于国内经济发展有限,对外投资仍然很小;第三阶段(人均GDP在2000.4750美元之间),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上升,其发展速度可能超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但净对外投资额仍为负值,进入这一阶段标志着一国已走上国际生产专业化道路;第四阶段(人均GDP在4750美元以上),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是发达国家,他们拥有了强大的所有权优势,此时的净对外投资额为正值并逐渐扩大。在邓宁看来,跨国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随着经济发展而进行动态演进。按照这个理论,一个国家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格局中的地位,与其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发展水平愈高,发展潜力愈大,吸收外资的能力和对外投资的能力就愈强,对外净投资的能力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强。Il副
从跨国投资的实践看,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地位的变化大体上符合这一发展趋势,但由于它在分析中只用了人均GDP这个单一指标,并据此来判断企业整体所具有的优势状态和对外投资直接规模,其结论不太全面。
200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703美元。许多发达省市的人㈣J.H.Du阴i唱.neEcl∞dcP啪digrnofint州lationalProdudion:AReslat锄蚰t锄d∞mePoss.ble
Ext曲i伽sjoumalofInt叮I撕onalBusin镐sSmd;∞,l9(1)1988lol—10一
上一篇:功率因数个补偿容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