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灯》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

时间:2025-07-10

《歧路灯》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

作者:张冰凌

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7期

[摘要]《歧路灯》是用带有浓厚的河南地方色彩的方言写成的,大体上反映了18世纪河南方言的实际面貌,所以具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动结式一直以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所以我们从形式和语义两个方面对《歧路灯》中的动结式进行描写和分析。

[关键词]动结式 形式特点 语义指向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037-03

《歧路灯》是清代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大致问世于清乾隆年间,其作者是河南籍的李绿园。它是用带有浓厚的河南地方色彩的方言写成的,大体上反映了18世纪河南方言的实际面貌,所以具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其中充当动结式结构中补语的共有102个,它们分别是:“完、破、透、毕、罢、就、住、死、着、尽、倒、成、会、翻、碎、惯、断、溜、灭、醒、醉、见、损、动、掉、折、及、却、取、足、饱、得、觉、脱、中、去、怕、送、怒、输、塌、毁、获、败、迷、没、散、退、杀”等50个是动词充当动结式的补语;“坏、够、停当、净、干净、洁净、实、烂、极、明白、明、明妥、鲜明、详明、穷、糊涂、满、饱、清、清白、清楚、清洁、熟、干、齐、整齐、淡、急、久、冷、热、光、妥适、妥帖、妥当、妥、稳当、空、软、歪、松、准、遍、差、错、呆、乱、足、活、全、早、正、重、好”等52个是形容词充当动结式的补语。接下来我们将从结构类型、分布特点、否定式、语义指向等方面对《歧路灯》中的动结式进行描写和分析,以期对《歧路灯》中的动结式结果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动结式是一种表达动作和结果语义关系的结构形式。最早对这种结构进行界定的是王力(1985),他将这种结构称之为“使成式”。他在《中国现代语法》中指出:“凡叙述词和它的末品补语成为因果关系者,叫做使成式”。又指出:“凡一种行为,总有它的结果。咱们叙述某一行为的时候,可以把它的结果同时说了出来。例如说 弄坏 ,弄是因,坏是果,因为不弄就不会坏,所以 坏 乃是 弄 所使成的。”

一、形式特点

(一)结构类型

《歧路灯》中动结式的结构类型共有8类,分别为“Vt+Vi(O)、Vt+O+Vi、Vt+A(O)、Vi+Vi(O)、Vi+A(O)、A+Vi、A+A、Vt+O+A”等。

1.Vt+Vi(O)

(1)说完,往前边账房同阎相公说话去。(第五回)

(2)若叫盛大哥看透了,他笑我待手下人没规矩。(第十八回)

(3)三尖瓦绊倒人,我若不把他告下,把我姚荣名子颠倒过来!(第五十七回)

(4)对门一座画铺,画的是张果老骑驴过桥,鲁班怕压塌了桥,在桥下一手撑祝人买此画者,贴在家里,可以御火灾。(第一百零一回)

2.Vt+O+Vi

(5)献茶毕,孝移躬身致谢道:“诸长兄空来一望,己足铭感,何必赐贶!”(第二回)

(6)这三席未完时,薛沄已起身归去,直入衙门,那公馆早交付主人讫。(第一百七十回)

3.Vt+A(O)

(7)此辈行径,不必缕述。咱看看鱼罢,怕雹子打坏了。(第七回)

(8)我有带的茶叶,师傅只把壶洗净,另送一壶开水来。(第十六回)

(9)昨日说明板式、字样、圈点,日数不多,即回灵宝。(第五十五回)

(10)这四个看罢出庙,到饭铺俟喂饱骡子,一齐上鞍。(第一百零三回)

4.Vi+Vi(O)

(11)他们都有供给,咱两个若不是抢着吃小豆腐的饭,这两天就要饿死了。(第六十五回)

(12)猛听的一声咳嗽,几乎惊破了胆。(第七十回)

(13)那墙跟睡着的家人,也惊醒了,斟上茶。(第一百零二回)

5.Vi+A(O)

(14)日头也不知几时就沤烂了,再休想见它了。(第五十七回)

(15)德喜儿、邓祥、多魁及宋宅跟的,共成醉饱。(第十回)

(16)我身上亏空一方四五,某老哥帮了我三百金,不然者就没饭吃。 (第九回)

《歧路灯》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