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二中学校简史(3)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上篇 在敌后根据地办学
第一章 占领教育阵地,创办学校
第一节 导 言
抗日战争爆发后,如皋、泰兴、靖江县城相继沦陷。盘踞于此的势力有日、汪军队;韩德勤所部;李明扬、李长江所部及姜、曲、海的税警团陈泰运所部。兵燹频仍,捐税如毛。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学校教育停顿,广大青年求知无门。
1940年,新四军挥戈东进,黄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抗日根据地的基础。是年,泰县抗日民主政权成立。迅速发展的抗日斗争形势需要大批军政建设和生产建设人才。但由于该地区还只是刚刚解放,敌、伪、顽各种政治势力交织在一起,青年学生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对象。毛主席明确指出:“要兴起文武两条战线去战胜敌人。”因此,地方急需创办一所中学,作为培养、教育人才的基地。泰县文教科长陈堃同志、科员芦坚同志与顾高小学校长顾经锟、教师缪万选商量筹建办校事宜。翌年秋,泰县县长栾长明与泰兴县长杜干全商定,将徐观伯同志从泰兴二中调来育英中学主持创办事宜。1942年春,学校正式开学。这是泰县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中学。
学校命名:考虑到当时的形势,特别是一些人的“正统”观念较强,用隐蔽一点的名称,迷惑敌人,掩护学校师生。故校牌上名曰“私立育英中学”。含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或谓“培育英才”之意也。
学校地点:为了能和国民党及顽、伪控制下的“霍庄省立职业中学”等顽、伪学校竞争,又考虑到能在当时的游击环境下保持相对稳定,再加上当时财政经济尚有困难,决定先借用顾高镇西北约有五华里远的千佛寺作为校舍。当时的千佛寺处在敌伪包围之中,东南十五里之外是蒋垛据点,驻扎伪25师孔瑞五的伪军;西北25里处有张甸据点,南面的黄桥、严徐庄,北面的姜堰均有敌、伪重兵据守,学校环境险恶。好在大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曾在这里打过土豪,群众基础很好,顾高这地方又是泰县、泰兴县搭界之地,土地贫瘠,人民生活穷苦,只有地主富人有文化,穷人上不起学,广大农民巴望自己的子弟有文化。政府决定在此办学,人民群众积极性很高。
学校办学方针与培养目标:遵照当时民主政府确定的中等学校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走“抗大”式办学道路,“站稳抗日民主立场,贯彻学用一致的精神”,以培养抗战建国人才为根本方针,使中学生在毕业后,均能忠于民族、忠于人民,且能有服务于社会的一技之长。
生源:学生来源多半是地方知识青年和年轻的私塾先生,少部分是邻县热血青年,甚至敌占区的不少青年冲破封锁线来此就读。学生中有走读生,也有寄宿生。
师资:教师由校长聘任。根据政治态度、工作能力、资历等条件在根据地内吸收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并通过关系从敌占区学校里聘来一些政治进步的知识分子担任教师。这些教师为了抗日,为了革命,不顾个人安危。甘愿放弃原来的优裕生活到二中任教。 学校经费:从筹办起,所需经费全部由抗日民主政府发给。教职员工的薪粮和学生补助,全是发公粮,办公费也是发公粮。收取学生的讲义费全部用于印发教材。对各项经费实行民主管理,基本做到月结、月审、月报、月清。(经费支出具体标准附后)
学校行政机构:校务委员会,这是学校最高权力机构。栾长明、汪海粟、张岳侯等几位县长分别任过校务委员会主任,经常亲临学校指导工作;为了提高学校声誉,特地聘请苏中参议长朱履先先生担任校董事长。校长室、教务处、生活指导部、总务处分别负责学校各项具体事务。
1943年春,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经苏中三分区专署(辖靖江、泰兴、
上一篇:在社会事业发展推动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2013绪论应用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