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笔记赵济(2)

发布时间:2021-06-06

风呈现出复杂现象。

2、大陆性气候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3、气候类型多样。4、水热条件的表现——雨热同期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东部平原地区的气温,主要由太阳辐射决定。2.年平均气温最低0℃线为于长江附近。3.我国冬季气温低,南北温差大。原因:这主要是冬季风把高纬度的极地寒冷气流输送到低纬度的结果。而且冬半年的寒潮活动十分的频繁,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锐减10℃以上的强大寒潮,每年平均有六次,较弱的寒潮或强冷空气活动就更多。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夏季东南季风盛行,带来了暖湿的气流,使全国的气温普遍的升高。 北方太阳高度角偏低,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部分的弥补了太阳高度角低引起的热量不足,因此,南北之间的温度差远较冬季小。

温度的特点对气候及工农业建设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仅华南地区长夏无冬,大、小兴安岭、青藏高原等地无夏,藏北地区西部全年皆冬,云南中部四季如春。四季分明的地区,位置越北,春秋季节越短。气温的这些变化特点对于农业和工程建设影响很大。它使的喜暖的一年生作物可以向北分布,而又限制了热带,亚热带等的多年生作物向北移植,农业地带性差别因而特别复杂。

降水分布 1)空间水平方向: 东南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冬末春初(2月份)南北气流交汇于南岭一带,形成了具有稳定降水的准静止锋,使粤北和南岭发生低温阴雨。六月中旬开始,准静止锋移至长江中下游两岸,形成梅雨 七月中旬开始,江南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东南沿海因常受到台风的侵袭,降水相当的丰富而江南丘陵出现伏旱,形成短期的旱季。2)地形作用:在发生降水的气旋锋面通过和停滞的地方,降水量也有所增多,这也是促使南岭山地,闽浙西部山地,长白山地降水量增多的一个原因。

山地降水量多于平地,迎风坡降水量多于背风坡。

降水量年际变化:1、特点: 降水量愈大,变率愈小,降水量愈小,变率愈大。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干季,变率大。湿润地区的雨季期间变率小,极锋气旋性气候降水的区域、季节,降水变率小。山地迎风坡变率小,背风坡变率大。2、影响: 对农业和工程的影响很大;旱季要求灌溉,雨季又要求防洪。雨季还可能使道路泥泞不堪,暴雨可冲毁道路等等。

二、几种重要的天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寒潮:是冬半年降温幅度较大的天气现象。它起源于北极地区的冷空气。概念: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为最多,约占60%。 特征: 风大,降温剧烈,出现霜冻。路径: 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主要有四条:其源地为新地岛以西的北冰洋上空,势力较强。西北方路径约占19%,冷高压从泰梅尔半岛附近南下,经蒙古国西部进入我国,势力也较强。北方路径冷空气首先侵入新疆,然后经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侧南下,影响范围广;西方路径约占7%。 东北方路径。影响:使很多地区出现冻害,低温冷害,对农业长造成巨大的损失,还给牧区造成严重灾害;也会给交通、通信、工业带来破坏。

梅雨:时间 每年大致于六月“入梅”,到七月中旬“出梅”一般持续一个月,但每年情况不同。地点 江淮地区,主要发生在巫山以东,北纬26~34度。成因 初夏,行星风带显著北移,热空气北上;中纬度的冷空气常常南下,形成锋面雨。同时冷热空气势均力敌,在江淮上空徘徊,形成梅雨。3、特征: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因素多;不稳定,梅雨正常年份出现概率仅占24%。集中分布区上海,长江,淮河

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规律:冬季,副高脊线位于15°N附近,随着季节转暖,脊线慢慢的向北移动;大约6月中旬,脊线迅速跳过25°N,以后摆动于25°-30°N之间;约在7月底至8月初,脊线跨过30°N到达最北位置;9月以后随着西太平洋副高势力的减弱,脊线开始自北向南迅速撤退,9月上旬脊线第一次回跳到25°N附近;10月上旬再次跳到20°N以南地区,从此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

中国地理笔记赵济(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