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笔记赵济(19)

发布时间:2021-06-06

在几千年中,中国宗教信仰的空间分布是平凡变动的。 比如“万物有灵”观念,原是很多原始部落所共同的信仰,其中包括动物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化,这种信仰的分布范围日益退缩,先多分布在我国东北和西南地区的高山密林地区。中国宗教分布的变动结果往往与民族文化特性的保持有着密切的关系。伊斯兰教的情况也颇类似。当初自唐代传入中国时,教徒大多只是阿拉伯侨民,信仰范围以作为贸易口岸的泉州、扬州为主。基督教在中国的情况较特殊。虽经唐代、元代、晚明的几次传入,但都为统治者所禁。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今,在广大汉族文化区内,很难划分出明晰的宗教文化区,几乎没有某一个地区集中信仰佛教、道教或基督教,这与广大西方国家阿拉伯国家或是信仰东正教的东欧国家有较大不同。 汉族地区的意识形态明显受儒学思想的支配,但儒学思想很难说是一种宗教。中国的东半部大体可以被视为无宗教文化区或世俗文化区。

无论如何,宗教和自然界总是通过人的中介相互影响。在华北和西北干旱的地区,祈雨的现象是常见的;在沿海地区和江湖流经的地区,海神和各种水神崇拜也就很普遍了。佛教戒杀生,摩尼教主张吃素,会在种程度上影响人类对自然界索取的种类和方式;特别是佛教、道教等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对自然的退让,而基督教宣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相互独立,人征服自然界是上帝的安排等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人地观。对整个世界来说,中国文化是一个整体,它甚至可以说是东亚文化的代表。但就中国内部而言,又有不同的区域文化。除上述的少数民族文化区外,汉族文化区内部,也存在着丰富的区域文化。

第三节:区域文化

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初的相当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区域文化依然只能大体分为北方狩猎—游牧文化、华北粟作文化、江南稻作文化、南方渔猎—稻作文化四大类。

一、中国区域文化的形成

1)在西周时代,长江流域逐渐形成了有特色的文化系统,比如长江下游的吴越文化、长江中游的楚文化等。

2) 春秋末期吴越二国雄起,是这一区域文化格局才初具雏形。这个区域文化可由龙凤崇拜、崇巫、屈原的楚辞、甘德的《星经》、老庄哲学等等为代表。中国的区域文化的基本格局是在战国时期奠定的,由于黄河各区域文化存在较多的共同特质,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3) 秦汉时期,再次出现了大统一的局面,形成了汉文化和汉文化圈的中心区。

4) 隋唐以后,汉文化不再是单一的黄河源地文化,而是极其丰富多采的多种亚文化的组合,而在元、明、清三代,由于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更为频繁,再次出现了文化趋同的过程,北部和西部的民族文化亦逐渐成为汉文化圈的亚文化或区域文化。 中国各区域文化,可以分为东部汉族农耕文化和西部少数民族游牧文化两大部分。

二、中国各主要区域文化及其特征

1、齐鲁之地,其在文化上代表了华夏文化传统的正宗。她是一直具有文化的和政治的象征意义。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就被历代统治者尊为“至圣”,孟子则为“亚圣”。

2、燕赵之地,该地区的戏曲、歌舞、音乐也都带有热烈、高亢、火暴的特点,同时加入了边外苍凉悲壮的风格。 但是,自金开始,历代统治者在北京建都,都市文化的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燕赵文化,文化特点具有一定的“正统性”。

3、三秦之地,即今陕西地区,包括甘肃、宁夏的东南部。秦人以法家思想治国,文化上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特点。

5、楚文化:马王堆帛画的构思、随县编钟上的图案、庄子散文和屈原诗歌的神奇浪、民间生活中的崇巫尚鬼习俗,都反映了文化上的一致性。

4、三晋文化:著名的洛阳牡丹花会也许反映了一种“王者气概”或“富贵传统”的遗留。 传统的赛龙舟竞渡风俗反映了楚俗中勇武进取的性格。

中国地理笔记赵济(1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