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加工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6)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面孔加工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是,是否存在功能和神经机制上独立的面孔加工模块以及面孔加工系统的组织形式。使用电生理、脑成像以及对脑损伤病人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等手段,研究者已经找到选择性地对面孔反应的脑区,即梭状回面孔区(FFA)。文章从面孔加工系统的
-40- 心理科学进展 2003年 几个平行的子过程。该模型把指引的视觉分析,如对不同拍摄角度的面孔作异同匹配,同面部言语分析(唇读)以及表情分析区别开来。这3个子过程又同面孔身份识别(面孔识别单元)相区别。该模型中几个子过程的平行组织,得到了正常被试行为研究和脑损伤病人神经心理学研究2方面证据的支持。这些证据表明,面孔加工的不同成分(如面孔身份识别和表情识别)可以分离。我们在前面总结有关面孔加工系统多成分性的研究时,介绍过这方面的证据,此处不再重述。
3.2 人类面孔知觉的分布式神经系统模型
在神经成像和诱发电位研究基础上,Haxby等人提出了人类面孔知觉的神经系统模型(见图2)[2]。该模型强调了面孔不变方面表征与可变方面表征之间的区别。不变方面是指那些用以识别个体身份,把某一个体同其他个体区分开来的成分。可变方面是指诸如眼睛凝视、表情和嘴唇运动这样的一些成分。本文前面提到过的有关面孔身份识别和表情识别之间可以分离的证据,事实上支持Haxby等人对上述2种表征所作的区分。
Haxby等人的模型包括核心和外围2个系统。核心系统由位于外侧纹状视皮层的枕颞区构成,这些脑区主要负责面孔的视觉分析。在核心系统中,面孔可变方面的表征更多地是由位于颞上沟的面孔反应区负责,而不变方面的表征更多地是由位于梭状回的面孔反应区负责。我们在前面介绍过有关梭状回面孔区(FFA)的脑成像研究,Haxby等人实质上进一步确定了与加工面孔不同方面相应的脑区。
在Haxby等人的模型中,外围系统由一些负责其它认知功能的神经系统区域构成,这些脑区也参与面孔知觉。例如,对眼睛凝视方向的知觉引发了与空间注意相联系的顶区的激活[28];唇读引发了与言语声音的听觉加工相联系的脑区的激活[29];对面部表情的知觉引发了与加工情绪相联系的边缘系统的激活[30]。概括地说,构成外围系统的脑区与核心系统中的脑区一起,负责从面孔中提取意义信息。
图2 Haxby等人(2000)的人类面孔知觉的分布式神经系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