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加工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4)

发布时间:2021-06-06

面孔加工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是,是否存在功能和神经机制上独立的面孔加工模块以及面孔加工系统的组织形式。使用电生理、脑成像以及对脑损伤病人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等手段,研究者已经找到选择性地对面孔反应的脑区,即梭状回面孔区(FFA)。文章从面孔加工系统的

-38- 心理科学进展 2003年 已习得的结构中去识别。然而,这种差异模式仅限于正立的刺激。这些结果说明,视觉上对非面孔刺激的识别,类似于对面孔刺激的识别。

上面讨论了面孔识别如何有别于一般物体的识别。另一个问题是,在面孔识别范围内,对自我面孔的识别,是否有别于对他人面孔的识别。

1.3 自我面孔识别

关于自我面孔识别,引人瞩目的是Keenan等人[18, 19]近期提出的右半球是自我面孔加工优势半球的观点。他们把被试自己和被试熟人的面孔,分别与著名人物的面孔进行合成,得到“自我-著名”和“熟悉-著名”2种面孔[18]。被试的任务是识别面孔。结果发现,同要求用右手按键相比,当要求用左手按键时,被试更倾向于把“自我-著名”面孔识别为自己的面孔。这一发现提示右半球是自我面孔加工的优势半球。

Keenan等人还研究了5名癫痫病人[19]。在病人颈动脉内注射异戊巴比妥(一种镇静催眠药)的和田试验(Wada test)期间,他们向病人呈现由著名人物面孔和病人自己的面孔所合成的面孔图片,并要求病人记住图片。待病人从麻醉状态中恢复过来之后,他们向病人同时呈现病人自己的面孔与著名人物的面孔,要求病人选出先前呈现过的面孔。实际上,麻醉期间,无论是自己的面孔,还是著名人物的面孔,病人都未见过。结果发现,左半球麻醉之后,全部5名病人,所选出的都是自己的面孔。然而,右半球麻醉之后,5名病人中有4名病人,所选出的均是著名人物的面孔。这说明右半球是自我面孔觉察的优势半球。

Keenan等人还向正常被试呈现“自我-著名”和“熟悉-著名”2种不同的合成面孔照片,并要求被试注意这些照片[19]。期间,他们向被试左或右半球的运动皮层递送穿颅磁刺激。然后,他们在对侧第一块背侧骨间肌(dorsal interosseous muscle),测量被试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作为被试接触合成面孔期间每个半球激活量的指标。结果发现,同所有其它条件相比,当被试所看到的图片中含有自己的面孔成分时,右半球的运动诱发电位更高。

2 面孔加工系统的多成分性

神经心理学证据显示,面孔加工损伤甚至能够特异到面孔知觉的某些方面,提示可能存在可分离的神经系统,它们分别负责识别面孔身份、辨别面部表情与外显注意(即凝视)的方向。几项有关面部表情的研究,为面孔加工系统的多成分性提供了有价值的证据。例如,Young等人发现,影响面孔身份和面部表情识别的面孔加工损伤,可以进一步分离[20]。Adolphs等人则发现,杏仁核双侧损伤严重影响对恐惧的识别,提示可能存在一些情绪特异性的损伤[21]。最近,Calder等人研究了3名默比厄斯综合征(Möbius syndrome, 以先天性面瘫为特征)病人[22]。结果发现,这些病人在识别面部表情上几乎没有任何缺陷,说明面部表情识别与面部表情产生之间可以分离。

Marinkovic等人在癫痫病人右腹侧前额皮层的几个不同电极部位,观察到很大的面孔特异性电位[23]。这些部位集中在很小的区域,以致于当前的PET和fMRI技术可能无法分辨。Vignal等人进一步发现,当相继刺激那些显示出面孔特异性反应的额叶电极部位时,病人报告说看到了一系列面孔[24]。当手术切除右前额叶部位周围的皮层之后,病人对表情(尤其是恐惧表情)的识别受到损伤,说明这些非常小的区域选择性地参与面孔加工的某些方面。

Bentin等人发现,尽管刺激呈现250~500ms之后所出现的晚期ERP对面孔熟悉性敏感,但N170不受面孔熟悉性的影响,说明N170反映了面孔视觉分析相当早的阶段,而不是识别过程本身[4]。Puce等人进

面孔加工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