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6)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十二五”期间,苏州市的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重污染行业还占有一定的比重。2010年全市纺织、造纸、石化、化工、医药、火电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16.9%,结构性污染和排污总量的压力在短期内还无法得到缓解,土地、生态等资源环境瓶颈约束仍然突出。此外,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使环境治理的问题更加严峻。
∙ 2.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空间布局不断更新,人口不断增长,污染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加,污水集中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逐渐显露。
∙ 3.污染物持续减排带来的挑战。
∙苏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数较大,“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工程减排潜力越来越小,而经济增长带来污染物新增量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总量控制因子增加氨氮、氮氧化物,并实行严格的同类平衡减排原则,减排难度进一步加大。
∙ 4.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带来的挑战。
∙苏州市总体上已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这一阶段既是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发展的加速期,又是环境污染的高峰期,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使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增加,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加剧,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突发性环境风险和累积性生态风险问题日益增加,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任务将更加艰巨。而人民群众的环境需求却在不断提高,压力会进一步加大。
∙三、“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三区三城”建设的总目标,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点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强化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二)规划目标。
∙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好转,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环境保护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公众环境满意率不断提高,达到“三区三城”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环境要求,建成生态文明城市。
∙(三)指标体系。
∙为实现“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制定了规划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包含现状值和目标值(详见表2)。
∙表2 苏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主要指标体系一览表
∙
∙注:1.按全市水环境功能区164个普查断面统计;
∙ 2.指标按现有标准、现有计算方法计算统计;
∙ 3.“/”前按美国环保署标准细颗粒物日平均浓度限值0.035毫克/立方米评价,“/”后按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标准细颗粒物日平均浓度限值0.075毫克/立方米评价;
∙ 4.总量减排指标以省最终下达的目标为准。
∙四、“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污染减排,加快转型升级.
∙ 1.加快转型升级。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逐步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绿色经济,到2015年,全市形成循环经济全面发展的格局,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排放量达到国家控制要求,建成一批清洁生产先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