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4)

时间:2025-04-20

∙“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约4.8亿元,开展了以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执法监督体系、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环境科技支撑体系等四大体系为主的环保能力建设,成立了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环境工程技术评估中心。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市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和环境安全应急响应系统,形成了常规检查和自动监控相结合的环境监察格局,有力保障了环境安全,“十一五”期间,没有因环境突发事件造成环境污染。环境监测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涵盖水、气、声和辐射环境的立体自动监测网络。环境执法力度继续加大,对化工、印染、钢铁、电镀等重点行业和苏沪、苏浙交界地区,不断加强环境监管。环境管理实现信息化,集信息采集、存储管理、污染控制和环境决策指挥为一体的“数字环保”系统投入使用。成功开展了“环安一号”环境应急综合演练,受到国务院应急办、环境保护部和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表1 苏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体系完成情况一览表

∙“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大部分规划指标都得到了较好完成。由于随着苏州市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机动车尾气氮氧化物排放量随之增加,大气环境中二氧化氮浓度呈增长趋势,降水pH均值、酸雨频率2个指标实际值与规划目标值差距较大。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十一五”环境保护在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 1.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太湖总氮超标较突出,总磷偶有超标,太湖仍处于富营养状态;个别省控断面水质还不能稳定达标,水环境敏感地段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城区、农村局部河道黑臭问题解决迫在眉睫;蓝藻水华爆发的隐患等水环境问题依然存在。酸雨频率居高不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为特征的传统型大气污染尚未解决,灰霾、光化学烟雾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复合型污染问题又接踵而至。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土壤污染问题逐步显现。

∙ 2.污泥安全处置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快。

∙伴随着污水集中处理率的不断提高,污泥产生量日渐增加,干化焚烧是全市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而现有污泥综合处理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污泥安全处置设施建设亟待加快。

∙ 3.农村环境有待改善。

∙农村的规划、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监管能力相对滞后,工业污染源分散,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治理。

∙ 4.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有待创新。

苏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上一篇:铁路自动细骨料

下一篇:六顶思考帽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