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2)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 2.污染物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关停污染重、工艺(设备)落后企业1650多家,关闭化工类企业1007家。实施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612个,累计削减排污总量10.04万吨;实施二氧化硫减排项目286个,累计削减排污总量14.59万吨,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总量持续下降,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总量减排主要成果见图1)
∙
∙ 3.环保重点工作全面推进成效明显,环保投入大幅增加。
∙“十一五”期间,饮用水源地水质得到进一步保护。开展了对饮用水源地拉网式排查和整治,全市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已无工业直接排污口。科学应对太湖蓝藻,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化工、印染、电镀等重点行业提标改造工程。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得到加强。全市共计12550MW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设施,淘汰关停小火电机组21台110万千瓦;淘汰燃煤设施750多台,清洁能源使用率接近93%。“禁燃区”面积扩大到650平方公里。制定了《苏州市环境保护蓝天工程方案(2007~2010)》,对城市主次干道实施了清洗路面、水冲道、洒水压尘和机械清扫,覆盖率达到70%。全市建成机动车环保检测站13家,检测线57条。顺利实施了环路以内35平方千米范围内的“黄标车”限行。治理1200多辆冒黑烟公交车。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明显。颁布实施《苏州市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开展“绿色工地”创建活动,治理建筑施工噪声。固体废物和辐射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建成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扩建一期工程和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全市5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形成焚烧能力155万吨。处理能力达1900吨/日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库容达20万立方米的工业固废填埋场一期工程建成投运。全市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处置率达100%。开展射线装置普查和电磁辐射设备(设施)申报登记,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在用放射源均处于安全监控之下,废放射源全部得到妥善处置,确保了全市辐射环境安全。不断创新环保管理手段。组织77家企业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环境污染责任险顺利推进,投保总额达1.32亿元;建成“绿色信贷”征信系统,对鼓励类项目给予信贷支持930多亿元。机制的创新,激发了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内在动力,推动了环保工作深入开展。“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入大幅增加,由每年占GDP的2.94%上升到3.52%,2010年环保投入达到3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