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Ⅰ的编写思路与教学指导(7)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龙时代与恐龙灭绝)
2 能力培养:地图能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思维能力(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演变,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恐龙灭绝观点);实践能力(化石观察、企业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课程标准要求: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二)教材编写思路:
不同的地形条件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特征的影响。
(三)教材处理建议:
从案例入手,分析不同的地形类型(平原、山地)、地势高低等地形条件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从案例入手,分析不同的地形类型(平原、山地)、地势高低等地形条件对对交通线路类型、布局和形态特征的影响。
(四)教法指导:
1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半坡村落、丽江古城、南州交通);比较法(平原与山区聚落、交通差异)
2 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铁路选线);实践能力(家乡的地形条件与聚落、交通的关系)。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 )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材编写思路:
按照时间序列,说明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特征;从气候资源、气象灾害、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等方面,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材处理建议:
从资料(统计图)入手,分析不同时期全球气候(冷、热;干、湿)的变化规律;从资料入手,分析气候变化对水热资源、自然灾害、生态系统、生产领域(农业)、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四)教法指导:
1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地质时期气候变化);时间序列分析法(全球各阶段气候变化);案例分析法(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上一篇:诛仙2鬼王宗加点参考
下一篇:中医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