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智慧:哲学的终结?(4)

时间:2025-04-21

语言哲学

热内的、德里达的,还是某个其他的幽灵般的互文的“在场”——提问“这是谁写的?”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最后的定论,也不存在由作者控制的有助于最终裁定文本的意义或语言。“书”只是意义的踪迹和碎片,甚至是踪迹的踪迹,“书”的终结(即指传统意义上的“书”的终结,也指实际的“书”的完成)就是写作的开始,因为阅读就是写作。

原生的、诉说真理的哲学终结了。哲学终结了,哲人何为?在《哲学的边缘》一书中,德里达说,如果哲学是一种写作:“这时可以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在研究哲学文本的时候,必须考虑它的形式结构、修辞机理、它的文本类型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它的阐述和生产的模式。不仅如此,还要考虑它的舞台和句法空间,这不光是把它的所指和参照物同存在或真理联系起来,还包括编排它的程序等等一切内容形式因素。简言之,必须把哲学视作“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利用它的语言潜力,挖掘、强化或推进那些背离常规的、比哲学本身还要古老的转喻(隐喻)资源。”[1]

这就是说,随着哲学的终结,传统哲学的所谓“论题”与以附加形式存在的论证之间的区别、追求真理和明确性的哲学与纠缠于细枝末节的文学之间的区别已经消失,我们已迎来了“哲学的边缘”的时代。这“边缘”并不是指哲学学科的边缘化,而是指我们的研究已经转向了哲学的“边缘问题”,亦即存在于传统哲学文本中但却被忽视了的问题,诸如书写问题、神话问题、隐喻问题、作品风格问题、署名问题、翻译问题、前言或后记与正文的关系问题等。在传统哲学中,只有那些受到理性之光辉照耀的东西、那些自明的东西才是哲学的正题、主题。然而,由于写作或文字的影响,在这些正题、主题中又总是存在着一些晦暗不明的东西妨碍着理解,暗中破坏着逻各斯的纯洁性。传统的做法是压制这些东西,根本听不到这些边缘因素的呼声。德里达认为,不重视边缘问题是不可能的,它们既然已经存在于形而上学体系的内部,就会使文本产生出“杂音”或“异调”,就会对传统哲学的整个等级建制造成影响。

哲学的终
结不仅是纯洁的哲学论题的终结,也是纯洁的哲学写作的终结,是作者(哲学家)控制写作的全部过程的终结。因此,随着哲学的终结,那种从作者到文本到读者的线性因果关系也宣告终结,哲学家以文学的形式或手法对文本作的精心设计和安排造成了文本声音的异质性,为创造性的阅读或读者的二度写作提供了可能。当然,

西方哲学智慧:哲学的终结?(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