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复习提纲(8)

时间:2025-07-10

必修4哲学总结

※※注意比较: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提示分析:前者反映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后者的说法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事物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就会导致不可知论。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⑴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分别是:

⑵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⑷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走向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

※※注意比较1:(P32)

⑴克拉底鲁说:

⑵惠施说:

⑶僧肇说:

⑷芝诺提出:

※※注意分析课本P32页欧布里德的案例: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⑴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⑵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⑶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复习注意:⑴规律是客观的,但不是永恒存在和万古不变的,规律会随着事物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⑵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改变条件从而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而不是改变规律本身。因此人们利用规律并不是改变或创造规律,而是改变或创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复习提纲(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