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复习提纲(18)

时间:2025-07-10

必修4哲学总结

新意识。(即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旧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17、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⑴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角度)

原因: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例如:技术创新。)

⑵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治角度)

(例如: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⑶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文化角度)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原因: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使得人类的认识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 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发展。

◎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

⑷结论: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是对实践的推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四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12个哲学原理)

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到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以往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主义一统天下。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除剩余价值理论之外的又一大发现,是哲学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

⒈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P88)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P89)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P90)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复习提纲(1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