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植物生理学(李合生)课后题答案(16)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生物
要消耗能量。
除了上述两种吸收方式外,植物细胞还可以通过胞饮方式吸收矿质养分,但这种方式不具有选择性。 植物体吸收矿质元素可通过叶片进行,但主要是通过根部,而且主要吸收部位为根毛区。盐分和水分被植物的吸收是相对的,既有关、又无关。有关,表现在盐分一定要溶解于水中,才能被根部吸收;无关,表现在两者的吸收机理不同。
植物吸收离子的特点表现在3个方面: 盐分和水分被植物的吸收是相对的; 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单盐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根部吸收溶液中的矿物质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 离子进入根部内部; 离子进入导管。
温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土壤pH值等环境因素均对植物根系吸收矿质营养有影响。 植物地上部分也可以吸收矿物质,这个过程称为根外营养。根外施肥的优点是:作物在生育后期根部吸肥能力衰退时,或营养临界时期,可根外喷施N素等以补充营养;某些肥料(如磷肥)易被土壤固定,而根外喷施无此问题,且用量少;补充植物所缺乏的微量元素,效果快,用量省。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铵盐后,即可直接利用它去合成氨基酸。如果吸收硝酸盐,则必须经过还原才能利用。硝酸盐还原大致分为两步:(1)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在细胞质中进行;(2)亚硝酸盐还原为氨,在前质体或叶绿体中进行。上述过程分别由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催化,其中硝酸盐还原酶为底物诱导酶。 根部吸收的无机氮化物,大部分在根内转变为有机氮化物,所以氮的运输形式主要是氨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还有少量丙氨酸、蛋氨酸、缬氨酸等)和酰胺(主要是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等形式运输。硫的运输形式主要是硫酸根离子,但有少数是以蛋氨酸及谷胱甘肽之类的形式运输的。金属离子则以离子状态运输。 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进入导管后,随着蒸腾流一起上升,叶片吸收的离子在茎部的运输途径是韧皮部。韧皮部与木质部可进行横向物质交流。
矿物质在地上部的分布,以离子在植物体内是否参与循环而异。 某些元素(如钾)进入地上部后仍呈离子状态;有些元素(如氮、磷、镁)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不断分解,释放出的离子又转移到其他需要的器官去。这些元素便是参与循环的元素。另外有一些元素(如硫、钙、铁、锰、硼)在细胞中呈难溶解的稳定化合物,特别是钙、铁、锰,它们是不能参与循环的元素。凡可再利用元素的缺素病征,都发生在老叶;而缺乏不可再利用元素的生理病征,都出现在嫩叶。
虽然每种作物都需要各种必需元素,但不同作物对三要素(氮、磷、钾)及其他必需元素所要求的绝对量和相对比例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作物,其三要素含量也因品种、土壤和栽培条件等而有差异。同一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中,各有明显的生长中心,对矿质元素的需要和吸收情况也是不一样的。
合理追肥可以根据植株的长相和叶色等形态指标进行;也可以根据植株内部的生理状况去判断。常用的指标有: 营养元素含量; 酰胺含量; 酶活性。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养分的可利用形态、缺素症状。
2.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及机理。
3.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养分过程、特点及环境因素对植物吸收矿质养分的影响;
4.N素的同化过程。
5.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二)难点
1.营养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及机理。
上一篇:区域化党建新闻稿
下一篇:禁毒防艾手抄报宣传画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