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息化(5)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杯子就满了。反过来呢?如果这个杯子先填入了沙子,与第一个杯子里等量的石头就放不进去了,因为体量、顺序和结构都不对啦。
我觉得这是一个金融生态问题。有人说银行遇到了存、贷、汇的全面冲击,其实不完全是这样,金融服务的对象应该是按照客户来分。在公司金融、金融市场和多元化经营领域,我认为互联网公司、P2P很难渗透,因为这里有很高的能力和技术门槛,有很高的资本金和流动性要求,有很强的监管壁垒。在个人金融方面,它有相当大的脱媒成分,比如信用卡的线上收单、活期存款、理财产品的销售。这种冲击就像杯子里沙子对石头缝隙的填充,我觉得并不是坏事,它是告诉银行你不应该再睡觉了,你躺着吃利差的日子已经结束了,西方很早就结束了。
我觉得这个时代,对银行来说还是好时代,大家不要把银行想得太暴利,银行的利润还是来自于扎扎实实的经营,来自于服务实体经济。只是银行有那么大的体量,容易被诟病。我们网上银行一年做了106万亿,余额宝1千多亿,这是零头的零头,不可比。规模不可比,经营文化和风险偏好也不可比,只是互联网在效益和成本上有优势。在“小而美”的创新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在以极低成本的满足客户体验方面,确实比银行做得好,这一点应该认账,就是投入不一样,大家要看到他们的偏好的不同。我并不认为别人抢了我的饭碗,我的饭碗还是端得挺稳,只是我希望这个饭里多一点豆子,吃得更香。
银行独自打造互联网入口不太可能
那么在抢入口的竞争上,银行存不存在要跟他们单刀直入或者是竞争的格局,或者说是竞争,还是共存,还是合作呢?在互联网上,大家都知道流量为王,入口就是流量最大的访问点。电商的入口在天猫,搜索的入口在百度,娱乐的入口在腾讯,金融的入口在哪儿呢?似乎余额宝也算不上金融的入口。我跟余额宝的周晓明聊,他就说我这半年积累了4千多万客户,1千多亿的余额,挺让人羡慕的。我说确实挺让人羡慕的,因为你的客户不用面签。他们改变的不是货币基金这个产品本身,改变的是销售渠道,捆绑支付宝账户是最大的流量来源。余额宝有没有风险,央行的一位司长曾说,如果把活期利息和投资收益相比的话,投资就是有风险的。西方在若干年前,Paypal也存在过像余额宝这样的产品,后来又湮灭了。 中国还处在利率相对保护的阶段,中国的利率远远高过美国,这是从存款利率来讲。像货币基金这样的定息收益产品,它跟开放式基金或者是股票这些权益类投资产品相比,货币基金类产品在目前是有空间的。但如果是刺激经济要降息了,很可能定息收益产品收益下滑,货币基金不再有今天这么强的吸引力,这个模式就不存在了。余额宝的成功是特定时期、特定入口的成功,很难复制。不是所有基金公司都可以像天弘一样做一个余额宝出来。但是很多银行是可以做余额宝出来的。比如建信基金和建行电子银行做的,可能收益比它还高。我想说的观点是这是一个生态,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大姑娘也好,中年妇女也好,各有各的美,只是看欣赏者的角度。
从入口来讲,金融入口看起来有两个,一个是银行的网站,就是你登录网银或者是手机银行,享受你持有这个银行银行卡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另外一种就是像搜索、电商或者微信
上一篇:十二星座解析:谁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