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息化(13)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无论是信贷投放还是货币投放,都仍然处在高位,但资金紧张情况似乎并未有所缓解,令人匪夷所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家外贸企业财务负责人说,从去年12月中旬就开始陆续接到银行的“打招呼”,年底资金“能不走就不走,务请配合”。一些企业按合同约定正常的付款也被“叫停”,改用承兑汇票方式节后再付,保证钱暂时不走。
这些天,围绕“流动性紧张”上演的故事多乎哉。去年12月26日,是地方一家平台公司数亿元贷款到期日。企业的钱筹得差不多了,但当地有贷款关系的多家银行行长闻讯都想“请企业配合”,把资金在它们银行的账上停个七天——元旦后再走,“利息可以商量”,过了31日你再走,否则我们要提前收你贷款。而这边等着贷款“归仓”的银行吓坏了——如果资金不及时回来,这笔巨额贷款在电脑系统就自动计入逾期,而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考核。企业和银行因此都非常为难。
“指挥棒”出了问题
这组银行业“岁末存款保卫战”中的镜头耐人寻味。现在大银行都是上市公司,年报是否“漂亮”,存款规模至关重要。而鏖战到最高潮时,银行不仅要给出高达千分之五(一天)甚至更高的利息,更要千方百计“节流”堵塞存款外溢的漏洞,由此产生银行“功能失灵”的问题,企业和个人正常存款支取难以进行。经常有储户反映,在某银行购买的一年期理财产品正好年底到期,到了支取时点,银行却死磨硬泡动员他滚动买新一期的理财产品。 现在是贷款和资金两头紧,从“6·20”银行间市场风波至今,不少银行都出现存贷款倒挂的情况,年底各家银行都不自觉地卷入“买钱”大潮。抢来抢去,一瓶色拉油、一袋米、一只盐水鸭就能把存款挖走——老头老太没事就泡在银行学网银,电脑上几个键一敲,密码一输,钱跑了都不知道,聚沙成塔,晚上轧账才发现有个大窟窿。所以要想存款稳定,必须“花钱买”。一家银行的网点经理诉苦说,有这么一群老头老太,这个月到这家银行跟理财经理谈,换点超市的购物券,下个月底又再挪一家银行“继续谈”。
在敏感考核时点前,一些银行为了防止存款被搬家“挖角”,会在电子银行系统上做手脚。一家大银行的支行行长说,情急之下,有的银行会在网银控制系统上设计个补丁程序,设定限额,10万元以上大额款项经常会遇到故障指令,很难一次汇划成功,以此锁定存款,导致一些银行网银的正常汇款功能局部停摆,客户反应强烈。存款搬来搬去,还是银行内部的唯存款论英雄的过度考核导向即“指挥棒”出了问题。
结构性失衡
去年以来,在盘活存量的指导思想下,宏观货币政策面仍然呈现中性偏紧态势。从宏观数据看,一方面钱确实很多,去年新增贷款达到8.89万亿;另一方面社会资金却并不宽裕。 深层次原因在哪里?2013年以来,央行在流动性管理上严格限制杠杆性操作,去年12月虽然启动了逆回购,但利率仍然居高不下,资金紧运行态势清晰。从另一个角度看,经过近6年的高货币投放,现在管理层焦灼的难题之一是在控通胀与保增长之间的平衡。现在的
上一篇:十二星座解析:谁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