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9)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总路线.其实质,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解决所有制问题,即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0、“四马分肥”: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润分配形式的形象说法。1953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润分配依照“四马分肥”的方式,即将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资方红利大体只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基本上是为国计民生服务的。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资方的股息红利被定息,即年息五厘所代替。
11、整风运动:1957年4月,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全面展开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为主题,以及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但是由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状况和右派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把本属必要的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一批学术界的大家,如:丁玲、向达、李景汉、等人,被打成右派,含怨受难二十多年。
12、“反右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7年发起的第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大型政治运动,主要结果是给空前大量响应党的号召而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确定“右派分子”身份。
13、庐山会议:庐山会议一般是指:一九五九年七月二日到八月十六日,中共中央在庐山上举行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八届第八次会议,又简称“八届八中全会”。
召开和时间:1959年召开的庐山会议包括两次重要会议:7月2日至8月1日党中央在江西省庐山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举行的党的八届八中全会。
目的:1959年召开的庐山会议,本来的目的是要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纠正前一段出现的“左”的急躁冒进倾向、搞好综合平衡的。然而,会议后期由于彭德怀的信使得会议急速转向为反右倾。
14、四清运动(社教运动):从1963年至1966年春,在农村和部分城市基层单位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这一运动是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为指导,为解决城市和农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的四不清而展开的.从1963年到1964年,农村社教又称为"四清"(又"小四清",即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工分.城市社教又称为"新五反",即反贪污,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1965年以后,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律称为"四清"运动,即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又称"大四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基层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这场运动的基本方面是错误的.它是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关于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在相当大的范围内的一次实践,把大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成了阶级斗争,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使"左"倾错误有了进一步发展。在社教运动中,毛泽东发展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规定为党在建国以来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强调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认为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在基层有三之一的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提出了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
下一篇:第二章 战略质量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