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3)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员56人。会议还选出了由180人组成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3、《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的施政纲领,是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大宪章,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前,实际上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4、“一边倒”:所谓“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
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5、《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1950年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
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条约共有6条,主要内容为: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制止任何国家的侵略与破坏和平;当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盟国之进攻时,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也不参加反对对方的同盟、集团与行动;双方对有关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将进行彼此协商;双方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中苏间的经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经济援助,进行经济合作。条约于同年4月11日经批准后生效,有效期30年。
6、朝鲜战争:朝鲜战争亦称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
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7、土改运动:土地改革运动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新解放区开展的土地制度改革斗
争。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8、镇压反革命运动:朝鲜战争爆发后,反革命活动活跃。反革命分子进行种种破坏
活动,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证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195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从1950年冬开始,在全国范围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1952年底镇反运动基本结束。镇反运动的胜利基本肃清了残留在大陆上的国民党反革命残余势力,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破坏活动和反革命复辟阴谋,安定了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援了抗美援朝、土改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9、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10月增产节约运动开展后,各地揭发出大量贪污浪费与官僚主
义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团体、军队、党派中进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三反运动),以及在私营工商业者中进行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五反运动)。1952年10月,三反五反运动结束。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打退了不法资本家的进攻,巩固了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在私营企业中建立了工人监督,并实行民主改革,对工商业者普遍进行了守法经营教育,创造了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挽救了一批国家干部,起了清除旧社会污毒和移风易俗的作用。
10、一五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亦称“一五”计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该计划由中共中央周恩来、陈云主持制定。
基本任务
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其中包括苏联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以及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
为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下一篇:第二章 战略质量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