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10)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道路的当权派"等极"左"观点.这些错误观点严重地混淆了敌我界限,为把党的注意力集中于阶级斗争,为后来发动"文化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15、《十六条》:为了进一步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1966年8月毛泽东在北京亲自主持召开了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这个文件强调,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要把被他们篡夺的领导权夺回到无产阶级革命派手中.把斗争矛头指向事实上根本不存在的所谓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十六条》还提出要发展和壮大"左派"队伍,要用大字报,大辩论,大鸣,大放的形式,坚决地,勇敢地向那些公开的,隐蔽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发动进攻。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是继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后,对"文化大革命"的进一步全面发动.这两次会议先后通过的《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再加上毛泽东《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表明毛泽东的"左"倾错误的个人领导已经在实际上取代了中共中央的集体领导。
16五一六通知:即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是"文化大革命"正式发动的标志。《五一六通知》对党内国内形势作出了完全错误的估计,提出了一整套"左"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认为在学术界,教育界,文艺界,新闻界,出版界和报纸,广播,刊物,书籍,教科书,讲演,文艺作品,电影,戏剧,曲艺,美术,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充塞着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要求高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旗,彻底揭露那些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对其代表人物要加以清洗,夺取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我们对他们的斗争也只能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我们对他们的关系绝对不是什么平等关系,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关系,即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独裁或专政的关系."要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彻底揭露","彻底批判","清洗这些人".《通知》从根本上混淆了敌我关系,把斗争矛头指向所谓的"走资派","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反动学术权威",实际上是把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作为斗争对象,并以此为根据,规定了错误的方针和方法。
《五一六通知》的通过,标志着"左"的理论开始在中共中央占据了主导地位
17、三支两军:指“文化大革命”期间军队支左(支持当时被称为左派群众的人们)、支工(支援工业)、支农(支援农业)、军管(对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实行军事管制)、军训(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
起初,中央只是下令对广播电台、粮食和物资仓库、监狱等“要害”部门实行军管,随即扩大至民航系统。随着局势一天天的混乱起来,需要“管”的单位越来越多。各单位的“当权派”都被“打倒”了,“造反派”又互斗不已,谁能负起管理之责?只剩下部队了。于是,1967年3月19日中央军委根据毛的指示作出了“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这一文件首次将“三支两军”作为一个整体性任务向全国全军提出)。仅在1967年前5个月中,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就对全国7,752个单位实行了“军管”,并对2,145 个单位实行了警卫保护,其中包括中央各部委、1,219个银行(占全国银行的42%)、547个广播电台(占全国广播电台的24%)、111家报社(占全国报社的53%)、10个铁路局(全国共18个铁路局)。1972年8月,“支左”人员开始陆续撤回,“三支两军”遂告结束。“三支两军”对稳定局势,维护社会安定,减少“文化大革命”损失做出了贡献。
18、一月风暴:1967年1月,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等人乘"天下大乱"之机,在上海进行篡权的阴谋活动,刮起了所谓"一月风暴",使交通阻塞,生产瘫痪,财政经济混乱.事后,他们又把责
下一篇:第二章 战略质量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