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8)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4、米棉之战:银元之战之后,一些投机商又进行粮食和棉纱的投机活动,党和政府又统一调运粮食和棉纱在各大城市抛售,市场物资饱和,物价接连下降。它们的实质是: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它们是建国初期中央政府为稳定全国物价而采取的两项重要的措施。
5、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6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毛泽东在报告中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提出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并规定了实现这一任务的三个条件和八项工作。会上,毛泽东还就土改问题、统战问题、知识分子改造问题发表了意见。毛泽东的报告和讲话,是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纲领性文件。会上,刘少奇、周恩来、陈云、聂荣臻分别作了关于土地改革,外交与统战、财经问题、军事问题的报告。薄一波、安子文、胡乔木等作专题发言。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很重要会议,它对于保证我国革命能够在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形势下,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6、《不要四面出击》: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党内有些人"左"倾急躁情绪滋长,主张四面出击,幻想一举消灭资本主义,提前实现社会主义.对此,毛泽东在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作的《不要四面出击》讲话严厉批评了这种主张,指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党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要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主要的敌人,即"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这一方针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的任务,起了重大作用。
7、土地改革: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农村胜利完成。
8、"三反""五反"运动:从1951年12月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和国家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惩治了一批贪污腐化分子,处分了一些犯有浪费,官僚错误的干部.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在全国城市中,向违法的资本家开展一场大规模的坚决的彻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此后,"五反"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到1952年8月,"五反"运动和"三反"运动基本上同时结束."三反","五反"运动,是建国后反对资产阶级进攻的一次重大斗争.这个运动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从国家机关内清除了一批阶级异己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对于澄清吏治,移风易俗,使干部队伍树立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9、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二是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以"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的
下一篇:第二章 战略质量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