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分层实施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教师校本研修,如何实行分层次研修,如何进行过程管理,提高研修的时效性,本文发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与《教育科学论坛》,获达州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
校本研修分层实施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王 专 赵绪昌 龚元光
【摘要】针对传统教师研修与学校对教师研修管理以及当前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按需分层、因人施研,活动记录、过程监控,分层评价、整体推进”的校本研修分层推进策略。分层设计出用以引导、规范、激励老师执行校本研修制度体系对实践行为具体化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过程监控活动记录文本,形成了以过程监控的实施为平台,以评价、激励为保证,逐步引导教师掌握自觉研修、有效研修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校本研修 分层实施 策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研修已成为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业已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然而,在校本研修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校本研修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研修的弊端。据调查,主要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研修管理松散。在教师研修管理中,出现了“三无”现象,即“无规划,无过程,无成果”。形式化严重,教研组活动的模式几乎均可以概括为:开学初布置任务与要求——中间组织一两次听课评课活动或教育报刊阅读——布置期末考试工作——教学质量总结与表彰,很少有研修成分。形式单一,学校开展的研修活动大多还没有超出传统的理论灌输式和听课评课式两种模式,教师的“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另一方面,教师“不愿研修”与“不会研修”。部分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已经算是“高效率、高水平了”而不愿研修;部分中年教师由于升学压力、教学负担重、时间和精力不够而不愿研修;相当部分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渴望自己的专业有所发展而不会研修,缺乏进行研究的能力。
其次,现实校本研修制度有效性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形式化。在制度生成上,他们仅仅把它当成一种形式或应付检查的工具;在制度指向上,片面强调教师的义务和责任,没有更多地考虑学校如何为教师的研修提供保障;在制度内容上,大多数表现为只是要求老师“做什么”,而忽略了指导老师“怎样做”,极难激发老师产生研修的内需。在制度实施上,没有实施规划,没有过程监控与指导,没有研修结果的考核与评价,直接导致了校本研修面临着“吃大锅饭” 的困境。二是研修活动针对性差。在实际的研修过程中,不考虑不同层次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际经验之间的差距,统一要求,统一模式,采用一刀切的办法,致使校本研修与教师的发展需求脱离,无法启动教师自觉研修的内驱力,无法保证教师全员全程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校本研修分层实施的实践探索
(一)按需分层,因人施研。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学个性、专业发展需求等方面一定存在着较大差异。即使是同一位老师,在不同的成长时期,他
下一篇:节能灯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