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资料_让班主任走向研究性的班级管理实践(3)

时间:2025-07-09

中小学生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 专题讲义_班级舆论建设如何通过树立服务意识、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个性、民主决策过程实现班级的民主化管理;通过依法治班、建立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实现班级的科学化管理。如何看待“问题学生”,以及对于“问题学生”的诊断与对策,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和技巧。班级舆论对学生的影响,班级舆论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归纳和格式化、编码为教育科学各分支的知识,更丰富的知识和才能还积聚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教育经验中。那么,如何实现这些隐性知识显性化呢?上海市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在实践中曾提出几种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有效策略,如“课后小结与札记”“、教师专业生活史分析”、“教育个案集体探讨”等等。[7] 这几种策略的共同特征就是教师的“叙事研究”,即教师通过对特定教育事件和活动的描述与揭示,把日常的教育经验组织成有价值结构的事件、串缀成有现实意义的链条,从而将看似平凡、普通、单调重复的活动赋予独特的体验和韵味。这些“故事”样式的实践记录,具体地、情景性地,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教师的经验世界,记录的是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道出的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真情实感。[8]

(二)从“叙事”到“论理”

叙事为班主任关注情境、呈现问题、定格经验提供了极佳的载体,为班主任收集事实、分析事实、研究事实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并且“,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的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9] 这就是说,积累事实的目的,是为了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是为了做出概括性的、抽象的结论。因为,只有让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对实践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

由此,我们认为,班主任的写作可以经历从“叙述故事”到“发表议论”的过程,即从具体的问题情境描述到抽象的理论思维。讲故事,让班主任学会发现问题,培植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正是班主任专业发展意识的雏形;发表议论,有利于班主任个人观念的澄清、工作思路的整理、理论思维的训练、教育思想的提炼。议论让班主任学会辩护,学会归纳、演绎,藉此提升班主任的专业形象。

但就笔者与一线班主任接触的经历看,班主任论文写作时尤须注意说理的逻辑性。初写论文的老师往往会犯“层次不清、逻辑混乱”的错误(如部分与整体并列、种、属并列;因果无据的事情却使用诸如“因为”、“所以”“、由于”等因果关系连词等等)。因此,班主任写作时必须明白论文在逻辑上由“立论”“、论据”“、论证”构成。论述的全过程是“起———承———转———合”的过程。

“起”:即引言,论文的开篇部分,点出主要话题乃至中心思想。点题时,既可以开门见山,也可以从揭示现实矛盾中提出课题;“承”:即正文,论文的展开部分,直接说明或论证中心思想;“转”:即论文的转折部分,变换角度说明或论证中心思想“。起”与“转”阐述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材料。论证过程要讲究层次性(论证分并列与递进两种结构)与逻辑性,它们是体现论文质量的起码要求。要做到层层推进,论辩有序,言之成理。“合”:即结束语,论文的收尾部分,总结中心思想,强调要点。

值得指出的是,论点为一篇论文的核心、灵魂,而论点源于归纳、提炼、抽象、上升。论文的写作正是建立在(他人或自己的)已有“思想”“、观点”基础上的,不断对材料进行加工:从粗加工到深加工再到精加工,最终生成有序的、个人化的管理理念与教育思想。我们相信,经过有意识的努力,论文写作将会成为班主任思考问题、论证观点、发表思想的理想载体。

总之,有“主见”、有“思想”才会有创新;通过写作形成独特的管理风格与个性化的教育思想,是班主任走向成功、成就名师的标志。

扩展资料_让班主任走向研究性的班级管理实践(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