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教育应向张伯苓学什么(6)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张伯苓 教育
先生说,知中国才能为中国。我看张伯苓先生办学,感到现在的教育有时候像是丢了精神,你说爱国主义的东西有没有,我们天天升旗,但不少孩子对祖国的概念越来越淡。前不久我在会上说过这样一个观点,现在理论界的争论好像没有什么起色,如果有另外的语言能表达教育的东西,我觉得可能会对教育内部的争论产生一种力量。而《张伯苓》正是用文学艺术的语言,表达了对教育的理解。所以现在学教育的人,或者是搞教育的人,从这个片子里一定会受到启发的。我自己作为一个校长,确实遇到不少的困难,刚才提到用银票入学,现在用权、用钱入学的,可能比当时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听到张伯苓先生所说的,不能为了钱而坏了规矩,不能为富家的子弟降低门槛,还有面对反对新教育的势力不畏不惧等等,都说明当时这些知识分子是有主心骨的。 我们做老师的做校长的也在想,如果第一天和孩子们认识的时候,就像张伯苓先生那样,带着他们到天津大桥上看一看,讲讲故事,给他们以激励,可能比我们在学校里那种简单的开学典礼的套话、官话有价值得多。真希望这部电视剧有机会重播一次,同时希望再多挖掘那一代知识分子,把他们对中国教育的贡献搬到荧幕上,让更多的人了解。
爱国、爱教、爱校、爱生的典范
这部电视连续剧很好地塑造了张伯苓这个教育家,也很好地塑造了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在当时教育界起了非常重要的开拓作用,这里在塑造张伯苓的时候,一方面生动体现了他是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实践活动家,另一方面,着重展现他是一个爱国、爱教、爱校、爱生的典范,这方面的叙写可谓是浓墨重彩。爱国,是本片从头到尾贯穿的一个主题,伯苓公真是视教育为生命,毕生都是献给教育的,体现了对教育思想和理想的不懈追求,其中有很多情节展示了他内心和环境的激烈冲突;爱校这方面,他是视学校如家,始终把南开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维护;爱生,他也视学生为己出,对学生体现了极端的爱,特别强调培养,强调因材施教,要按学生的资质、性格、才能和智力的不同来培养,有一种仁爱的思想,大仁大义,特别体现出了仁义的思想、人格的丰富、人性的完善、人品的高尚。
我特别想说的是,这部电视剧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是有着特别大的启示和激励作用的。南开大学是开了中国现代民办教育的先河,电视剧不仅展示了民办教学的艰苦,私立教育发展的艰苦,也昭示了民办教育的发展确实是非常伟大的事业。张伯苓的成功,关键是什么呢?我以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育才为先,而不是钱字当头。这对我们今天的民办教育发展是有极大的启示作用的。当今,有相当一部分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发展的困境,像招生困难、办学条件艰苦、学生就业难等等问题,《张伯苓》中充分体现了民办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历程,它们在各种困难、问题面前是如何面对的,我认为可以从中找到激励和智慧的力量,它也从一个侧面歌颂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大批民办教师做出的重要贡献。因此,它特别有现实意义。
电视剧《张伯苓》里有好多地方是巧妙地同现实结合,为现实服务。例如有很多警句名言发人深省,比如说反对走后门,“南开学校非得考,你花五千两银子,你捐资助学跟孩子上学是两码事”,还提到“规矩就是规矩,不能为银子坏了规矩。”“如果把南开办成只赚钱不讲规矩的学校,绝对不能这么办。”其中还特别讲到学校“私立而不是私有”,“坚持学校自主办学,不为钱财所动”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张伯苓成功的办学思想。
上一篇:经典韩语格言四十五句
下一篇:《电磁铁的磁力(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