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教育应向张伯苓学什么(2)

时间:2025-07-12

张伯苓 教育

革”中每次批斗前都要把脸剃洗干净,这是南开学校教育他的。身要正、背要直,这表示一个人的正直的形象,形神是一体的,所以有人说南开学校的学生走到大街上一眼就会被认出来。 张伯苓走上荧屏是教育界的盛事

大型电视连续剧《张伯苓》的出现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件盛事。张先生作为一位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重要印记的教育家,他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业绩,不仅对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而且对当今中国教育界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培育高素质的人才也有现实意义。

《张伯苓》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与现实性相当高的作品。他的事迹证明,办教育一定要重视精神文化的力量。张先生当年创办私立学校,在国难当头、风雨飘摇的景况下,常常为经济危机所困,但是,他总是越挫越勇。他信守"要谋事,先立德","顺民意,弃小利"的宗旨,不怕得罪权贵,不怕经济上的损失。一方面他为捍卫校规校纪,使学校成为世界上最干净的地方而拒绝了不干净的捐资;一方面,对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学子关爱有加,免除了他们的学杂费,为他们增设奖学金。联想到当前中国民办教育也面临诸多艰难,出现了许多有志的探索者,张伯苓的办学经历与办学精神无疑对中国的民办教育有着重要的激励和示范作用。

张伯苓先生的办学道路给我们另一个启迪是,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定要有世界的眼光,努力开拓国际的视野。同时,务必从实际出发,学习所需,坚守国家与民族的立场。世界的眼光并非崇洋媚外,为此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由于他是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老师和西南联大的核心领导之一,因而感到他与清华有着一层特殊的关系。梅贻琦在1927年对留美学生的临别赠言中劝勉学生要有科学家的态度对待美国所见所闻,“劝诸君在外国的时候,不要忘记祖国;在新奇的社会里面,不要忘了自己。”这段话,是对清华学子应当怎样具有世界眼光做了很好的说明。在新时期,学校领导班子又提出在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要“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他,不唯洋,只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共同的教育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道路。

当前清华和许多高校都在走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之路,这无疑是必要的。但是,存在着与当年南开相似的问题。即有的外教在教学中有意无意进行片面的文化观念甚至有害的意识形态的传播,而一些“海归”教师,对中国国情缺乏必要的了解,言必称美国,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中,热衷照搬西方的思想和模式,这自然引起部分学生的反感。所以,今天同样有一个如何正确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问题。

总之,我衷心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的师生从《张伯苓》中受到启迪与教育,它既可以作为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的学习资源,也是素质教育的好范本。同时,在中国还有一批著名的教育家,如人民的教育家陶行知、北大校长周培源、清华校长蒋南翔、南大和吉大校长匡亚明等等,希望在荧屏上出现更多反映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业绩的好作品。 注重戏剧在提升人格方面的作用

张伯苓校长是我们文化界、教育界非常尊崇的人物,应该说他横跨了现代文化的三个领域——现代教育领域、现代艺术领域、现代体育领域。我们身在教育界,也深深体会我们肩膀上的责任。今天来的很多是大学、中学、教育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也特别能体会到这一点。

从80年代开始,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分工我搞现代戏曲研究,这个时候接触到了张伯苓先生大量资料。我写过一本书,叫《中国话剧史略》,由夏衍先生作序,里面有一章专门写南开话剧。我当时发现张伯苓先生太了不得了。人们常说中国话剧起始于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办的春柳社,还有一种说法是创始于南开。我认为就南开新剧而言,它是由欧美直接输入中国的。张伯苓先生在20世纪初,南开学校创立以后,他去西欧考察教育,发现戏剧在改良人性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于是回国以后亲自指导师生们编创和表演。张伯苓应该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贡献者,其列入史册的意义是不可替代的,也是不可否认的。正因为张伯苓这么看重戏剧的改良人心、劝化风俗的作用,他才亲自参加编剧、演出,粉墨登台,毫不犹豫。在我接触中国话剧的时候,就

今天的教育应向张伯苓学什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