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教育应向张伯苓学什么(3)

时间:2025-07-12

张伯苓 教育

开始接触到这样一位大师级人物的心灵,领略到他独特的丰采,他对中国话剧的贡献是巨大的。 张伯苓在创办中国最早、也最有成效的话剧团的同时,也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人才,第一是周恩来,第二是曹禺,而且周恩来和曹禺都是从南开开始了戏剧的爱好,且终身不改。曹禺在南开读了6年书,他说:“新剧团扩大了我的眼界,我决定一生从事话剧,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演戏,怎样演戏,甚至如何写戏的种种责任。”他把南开看成戏剧生涯的摇篮。这样的史实说明张伯苓先生对中国话剧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张伯苓提倡话剧,强化话剧的社会功效,是基于这样一种出发点,即跟教育并行不悖的,甚至可以说是互相促进。南开那么重视剧本创作,也有一系列的创作方法、原则,关于戏剧的人物、结构都有一套说法,从这些方面我们看到,张伯苓作为中国教育界的大师级人物,他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是从他的教育理念而来的,又在艺术领域开花结果,这是他自己没有意料到的。他从编创到粉墨登场,是出于对民族的使命感。这点我已经学习了若干年,现在仍然时常在理解之中。我觉得张伯苓是非常出彩的话题,可以有说不完的话,说不完的题目。因此,《张伯苓》的文化含量很丰富,主人公既是一个鲜活的人物,又是一段真切的历史命运。

剧中流淌着先进的教育思想

看了20集电视连续剧《张伯苓》后有很多感想,季羡林先生曾经讲过,一个大学的历史存在什么地方呢?在书面的记载里,在建筑的实物上,它同样存在人们的记忆。这话讲得好。 这部剧不仅写一个学校的历史,还通过张伯苓这位教育家反映了整个中国,展现了整个时代,表现了中华民族最危亡的时刻一批教育家承担起教育救国教育兴国的重任,张伯苓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他深刻认识到,要拯救这个民族,必须从教育入手,提高国民的素质。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张伯苓先生弃武从文,电视连续剧在这一点上有充分的体现。

这部剧为什么抓人?它好就好在一开始就让主人公处在矛盾冲突之中,新中国成立前夕,这边是毛泽东一定要周恩来劝张伯苓留下来,那边是蒋介石父子执意带张去台湾,这一笔让张伯苓有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出场和亮相,使观众很有兴趣地看下去。

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启示,到底什么是大教育家?我身处高校,感觉更真切一点,我认为大教育家都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还有独立的见解和不懈的追求,还应该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改革创新的精神。作为教育探索的先行者和示范者,自己首先要亲力亲为,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和嘴皮上。此外,我认为大教育家还应该具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人格的魅力非常重要,电视连续剧在这一点上表现得非常充分。重点写出了张伯苓的人格魅力,这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剧中用了很多感染人的故事,导演、演员都很到位,唐国强饰演张伯苓很有一种气势。

张伯苓一生以在中国兴办新式教育为己任,充分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又结合我们国家的国情,这对我们今天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有很多的启示。西方教育有很多好的经验,是不是照搬?未必。张伯苓先生虽然学了西方很多宝贵的东西,但绝对不会脱离中国的国情,所以把南开办成"土货化"的南开,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9月9号的教师节即将来临,中央电视台刚刚播完《张伯苓》,这时我想起2003年教师节期间,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教育工作者的时候,提出教育工作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办一流的学校以一流的教师为主,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宣传优秀教师,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尚。电视剧为我们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张伯苓的一生,就是一次很好的宣传。

生动体现教育家的思想精髓

《张伯苓》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写得这样鲜活,有很强的可视性,是难能可贵的。而尤为可贵的是,它体现出教育家的思想精髓。从电视剧看张伯苓的育人观,人才观,便可发现,正是因为张伯苓正确的人才观,才成功指导了办学的方向,同时他的人才观也正确指导了他对学生的评价。我觉得电视剧中反映出的张伯苓的人才观对我们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今天的教育应向张伯苓学什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