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著——《反杜林论》中的道德(7)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从《反对林论》看道德的起源和性质
的方针充满抵触情绪,这给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了困难和障碍。另一种情况是,在旧的经济关系发展过程中,也会形成某些新的经济关系因素,与此相适应,在旧的道德体系居于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反映这种社会存在的新的道德因素也会随之产生。历史上代表先进阶级的进步思想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把这些新的道德因素加以概括和总结,从而提出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理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历史上先进的道德,往往是变革旧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先导。
其次,道德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道德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完全一致的。历史上许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思想道德方面却明显超过了某些经济发达的先进国家。17、18世纪,英国是欧洲社会制度最先进,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然而,代表先进思想的启蒙运动却以经济相对落后的法国为中心形成了最为浩大的声势,对其后的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最深远的影响。在恩格斯看来,道德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所以会不相一致,就在于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道德进步的作用始终要受到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
第三,道德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为,道德的发展有着自身独立的历史过程,即道德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历史继承性的特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强调道德历史性、阶级性的同时,也承认了道德的继承性。
第四,道德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道德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道德能够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道德则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进步。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大清洗”,几百万优秀的苏联知识分子、将领和政治精英死于非命,“其原因是那些看似吸引人的空洞理想,被置于人类的基本价值观——珍视生命、人权和自由之上”。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整体社会道德的沦丧对社会成员起到了“逆向选择”的作用,苏联公民的精华被淘汰,这给后来的苏维埃国家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这是错误道德意识消极影响的突出表现。尽管承认道德的作用,但在恩格斯看来,道德的能动作用并不能成为变革社会经济关系的决定力量,而只能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据,只能从经济学上去寻找,即通过发现和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去论证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
上一篇:四年级六单元作文__走进田园___热爱乡村___第一课
下一篇:计算机时序逻辑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