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著——《反杜林论》中的道德(6)

发布时间:2021-06-06

从《反对林论》看道德的起源和性质

社会结束后,一直都是在阶级对立中发展进步的。在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性始终占据主要地位,不同阶级的道德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因此,人类社会的完全的全民道德,即真正的人的道德只有在消灭阶级对立时才会出现。“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对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不但不同的阶级其道德互不相同,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更是具有不同的道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疯狂屠杀犹太人和波兰人,日本军国主义也对亚洲各国犯下滔天罪行,可以说,当时这两国的国民都是集体道德沦丧的;时至今日,德国深刻反思自己在历史的过错并真诚谢罪,而日本却在美化侵略,为法西斯翻案。这充分证明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不同道德。

就会计道德产生后的历史而言,其阶级性表现十分突出。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19、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使会计人员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而制定了严格的会计规范和相关法律制度。从客观上来说,这些法律规范对社会经济和会计学的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制定这些法律规范的是处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所以这类会计道德最终只能反映资产阶级的意志,维护资本主义企业家的利益。

四、道德具有相对独立性

所谓道德的相对独立性,主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并不是一种完全消极的被动的因素,而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积极因素,但它最终又不能超越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道德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首先,道德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道德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并不完全一致。这种不一致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道德的变化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某种道德一经形成,就成为社会上的一种习惯势力和传统观念,这种习惯势力和传统观念在原有的经济关系发生变革之后,仍有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并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工作遭遇了较大阻力,一部分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干部和群众抱着“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想法不放,对市场经济体制和集中全力发展经济

马克思主义原著——《反杜林论》中的道德(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