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考研大纲(2)

时间:2025-04-21

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方面。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精气、阴阳五行
1.精气学说
(1)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
(1)阴阳的基本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五行学说
(1)五行的基本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及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五脏与形体、官窍的关系,并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联系起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特点及综合运用。
(三)藏象
1.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含义,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共同生理特点及区别。
3.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4.六腑的生理功能。
5.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关系,包括心与肺、心与脾、心与肝、心与肾、肺与脾、肺与肝、肺与肾、肝与脾、肝与肾、脾与肾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包括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气、血、津液
1.气
(1)气的基本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4)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气机”的概念及气的升降出入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5)气的分布与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2.血
(1)血的概念及生成。
(2)血的功能及运行。
3.津液
(1)津液的概念及功能。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脾、肺、肾
及三焦在津液代谢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
4.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1)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
(2)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3)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五)经络
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